(各位,看到中間高懸著的匾額了嗎?)

我一定是下意識地一直、一直在抗拒寫這部作品的心得,
於是將貼文時間不斷、不斷往後延....
我知道這是一部好戲,但卻是沈重得讓人難以喘息,
於是,再次沈浸在這樣的劇情中寫心得,
似乎也成為壓在我心頭的一塊大石~~~

這是我第一次肯定元裕二的腳本。
雖然這部戲的前半段,我還是覺得在角色的心情轉折上,
仍有許多粗糙突兀、無法說服我之處;
但到了後半部,整個故事的厚度出來了,人物的深度也形成了,
儘管在鋪陳上還是有不盡理想之處,但我覺得已經很夠了,
要傳達的訊息夠誠懇、夠深刻。
光是後半段的腳本,就足以讓我覺得這是我心目中的本季第一名作品!
(後記:後來我查了一下,這齣戲果然拿到當季最佳編劇賞,
        我覺得相當實至名歸。)

這是個由學生墜樓身亡事件而意外牽引出校園欺凌話題的故事。
十四歲的藍澤明日香有著複雜的身世背景,
在校內因故被同班同學排斥並長期受到各種欺負。
某天,在全校陷入失序的紛亂狀況之際,藍澤被人發現從教室墜樓身亡。
雖然警方、校方的調查都認為這是一件單純的失足墜樓意外,
但由於藍澤遺留下的物品顯示生前曾遭嚴重欺凌,
代表藍澤家出面的律師積木珠子推斷這是校方疏於輔導而造成的自殺事件,
因此決定控告學校。
整齣戲就是透過積木珠子深入調查整個事件的過程,
慢慢抽絲剝繭,將學校刻意隱瞞的校園欺凌現象攤在陽光下,
讓學校裡從來不願面對真相、只想粉飾太平的師長們一個個俯首認錯,
並且讓他們開始轉變心態,正視問題的存在。


                            失格的大人


這是一個好沈痛的故事。
整個校園就像一個密室,惡行在這裡面脫序蔓延,外界卻完全不得而知。
這個密室裡有專斷的副校長,
她以保護學生為藉口,其實一心只想維護學校名譽和形象,
對學生的欺凌問題因為不知如何處理乾脆視而不見。
校內的教師各自都有不可告人的祕密,每個人都自顧不暇,
於是教書不再是具有神聖使命的職業,而只是一份僅求自保的穩定工作。

副校長對所有的問題全都以粉飾太平的態度處置。
對學生受欺凌的心情選擇不聽、不看、不處理,
對老師也只是一味地拒絕承認霸凌的存在,
彷彿一切只要裝作沒看見,閉上眼睛,問題就真的不曾存在.....
在這樣的環境裡,校園成了欺凌現象的溫床。
加害者很容易就可以隨意找到欺負的對象,
受害者由於求助無門,身心嚴重受創。
而整個校園上下有意或無意地輕忽這樣的問題,
更讓整個欺凌現象不斷擴大,事件越演越烈,受害人數越來越多~~~

我覺得元裕二在切入這個校園題材時所展現的是不矯飾的誠實態度。
也許有的觀眾會覺得在元筆下的這個校園裡,
怎麼沒有一個正常的老師?沒有還懷抱著教育理想而又腦筋清醒的教師?
我倒覺得,這才是一個有誠意的腳本設定。
現實的世界裡,當然還有許多有理想的好老師,
但我覺得真實的情況中尚未被正視的、更大的問題是,
其實現今許多人選擇教育這個行業的動機,
早已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等等高遠的志向或使命感;
如今真的有不少人當老師的理由其實就跟這齣戲裡的部份老師一樣,
就只是將教書當成一份穩定的工作而已~~~

所以當遇到校園中較棘手的問題時,
當然就會有像熊澤老師那樣不敢也不願面對的教師,
當然更可能會有像吉越老師那樣只會哀怨地哭訴:
這種問題當初在念教育學分的時候又沒有學到....我不想碰這種麻煩事...
或者又像雨木副校長那樣,因為不知如何處理,
乾脆一味否認問題存在,把頭埋在沙裡的鴕鳥教師.....

這是一個上樑不正下樑歪的世界,
如果大人們的身教言教表現出來是這樣見死不救、表裡不一的價值觀,
我們如何期待孩子能有健全心態來面對自身的問題?或甚至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這是一個控訴大人失格的故事。
除了有上述這種是非觀念不分、只想明哲保身的師長未曾善盡管教的責任,
孩子們欺凌行為的背後成因也同時指向父母扭曲的價值觀。
加害者兼良陸視父親為偶像,卻發現父親和高中女生進行援交。
他的羞憤被同班女友仁科朋美當場撞見,於是從此他以朋美為欺凌對象,
將對父親的滿腔怒氣全都發洩在朋美身上,對她極盡羞辱之能事。
小陸的母親一味對丈夫的問題視而不見,一心只相信兒子的純真善良,
她對兒子的縱容嬌寵不也是助長兒子欺凌別人的一股推力?
與兼良同班、另外兩位加入欺凌的女同學,
一個因為功課壓力太大而不斷自殘,
一個因為母親未盡責照顧兒女而導致身心發生偏差;
被他們欺凌的受害者之一“小波“說的話真是讓我心痛:
「他們不去欺負別人的話,自己就會先瘋掉...他們其實也很可憐。
  為什麼我們才十四歲,就已經疲憊不堪???」

即使在對簿公堂後,理應代表公平正義的律師也不見得能勇於面對真相。
替學校辯護的律師瀨里直之一開始或許是相信學校確實沒有霸凌事件的,
但在事實逐漸浮出檯面時,
由瀨里的主張看得出來到後來他也只是想改變策略以求打贏這場訴訟罷了。
為了贏得官司,他和兼良陸的母親都決定把小陸推上證人席,
一個是縱容兒子到看不見真相的母親,
一個是不惜讓十四歲的孩子在法庭上公然說謊以求勝仗的律師,
這真是一個價值觀扭曲到可怕的大人世界!


                            救贖的開始


在這樣一個細究進去竟是如此暗無天日的成人世界裡,
還有什麼是可以讓無助的孩子相信仰望的力量?
或許積木律師代表的是一個願意從罪愆中自省、不轉身逃避責任的大人吧!

積木由於在多年前與明日香曾有過短暫三個月的母女之緣,
而且事後明日香也是由她安排進入育幼院生活,
或許,積木的心中一直覺得虧欠明日香一些什麼吧!
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繼母女,後來一直都只維持著淡淡的關係。
即使明日香在遭遇欺凌後,也曾試圖找積木求助,但都一概被冷淡峻拒。
所以明日香的死,想必讓積木一直無法釋懷。
畢竟,明日香曾經發出不少受害的訊號,
只是,積木也曾是那個覺得事不關己而選擇不聽不看的冷漠大人.......

積木在事後的調查過程中不只一次承認,
是的,她覺得虧欠明日香,所以她要查個水落石出,還明日香一個公道,
同時也讓這個校園不再有其他的受害者。
面對外界(瀨里律師、媒體、小波)對她的所有指責,積木不曾辯駁反擊,
她選擇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內疚,用自己的方法對死去的明日香負責。
她曾經對幡然悔悟但可能想自殺謝罪的小陸說,
「放棄人生不等於是接受懲罰。
  我們都背負著這個十字架,
  所以我們要背負著她(明日香)的人生好好活下去,
  這是我們的義務~~~」
誠實面對、勇於負責,這是積木律師選擇的態度。
除了懊悔、除了視而不見,
或許,
積木的作為就是成人世界對於曾經犯下的過錯所能做的救贖的開始吧~~

在劇中,和積木恰好形成對照的人,
我認為是在明日香自殺時擔任導師的加地耕平。
當時的加地是個剛剛就職、充滿熱血的代課老師,
他空有一肚子不切實際的理想,卻看不見真實世界的面貌。
因此他可以在初入學校擔任導師時,
輕易地相信學生又輕易地動搖這個信念;
他可以在一開始懷疑副校長的治校方針,
又因為副校長堂皇的言辭,輕易地轉而相信副校長確實用心良苦.....
這是一個太過天真、卻沒有自我判斷能力的初生之犢。
他雖然不像這個校園中大部分老師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祕密,
但是滿腔熱血卻總是搖擺不定時,
他便可以從相信明日香可能遭受欺凌,
轉而堅信副校長的說詞,並且成為副校長指令的忠心執行者,
從此認定校園中絕對沒有欺凌之事。
就像“女王的教室SP“裡那個太過天真、未經現實歷練的熱血老師真矢,
這樣想法太過單純直接的人會不會反而是最危險的成人?
所以為什麼在這齣戲裡,
真正清醒而可以解救學生的角色不是充滿理想的熱血教師,
而是世故老練的積木律師,
腳本家透過加地和積木的對比,我覺得要說的其實是這件事。

                             霸凌的共犯結構


這場官司追問到最後的真相,竟然不是霸凌引發的自殺事件,
而真的是明日香失足墜樓引起。
這樣的結果看似徒勞無功又刻意迴避主題,
可以想見會有不少觀眾不滿這樣的安排。
但我認為,
這是元裕二刻意不讓答案單純指向某個特定加害者(兼良陸)。
原因很簡單,因為整部作品就是要指出霸凌的原因本來就不是如此單純,
而是有更深層更複雜的因素交織而成。
找出特定的加害者,只是找到整個霸凌環境中的一個代罪羔羊而已,
其他的參與者在這個代罪羔羊的掩護下,
全都參與了霸凌過程,但卻可以全身而退,
這其實是過於簡單過於天真的答案。
(所以,正如積木律師在整個案件中所堅持的信念,
  她不是針對學生,她要指出的是學校未曾善盡督導管理之責,
  這是大人的失職、學校的失職。)
一個霸凌環境的形成,
是大人扭曲的言行價值觀形塑了孩子的身心,
是大人的忽視縱容助長了孩子的惡質行為,
是所有默默旁觀的師長、學生群體坐視不管,
這是一個霸凌的共犯結構,沒有人能完全脫罪!
所以我才說這是一個沈痛的作品,
因為就這點而言,它的控訴是如此真實,
黑暗,卻真實!


                            問題的答案


看這齣戲時,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
導演用大大的特寫,要明日香直直對著鏡頭這樣問著:
“老師,你覺得人有辦法改變世界嗎?“

這個場景不斷在戲裡重複出現,隨著劇情越發展到後面,
當大人們(老師、父母)扭曲的價值觀逐一浮現,
當孩子被大人的行為影響而導致身心發展失衡的原因逐漸被挖掘出來,
當觀眾發現欺凌現象背後的成因是如此盤根錯節,
明日香面對鏡頭說的這句話就越是直接衝擊電視機前的觀眾。
這個問句,從一開始的單純對著老師發問,
已經明顯轉向對著觀看這齣戲的大人們直接發問.....

“你覺得人有辦法改變世界嗎?“
這是一個好沈重的問題。
尤其當這句話出自一個曾經飽受欺凌之苦、而今已不在人世的孩子之口,
這是一個何等深沈、但又不容大人們轉身逃避的問題。
那彷彿是陷入絕望的孩子,直指大人心頭的那隻食指~~~~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每個人都只是透過自己有限的觀點在參與這個社會,也無形中影響這個社會。
在這個參與的過程中,也許有人會做錯、也許會走偏了方向,
但那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個凡人,不是神。
這個腳本的可貴之處在於,
元裕二不是以責備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成人世界,
而毋寧是以悲憫的眼光看著這些人,
同時,又很誠懇地告訴觀眾,
像霸凌這樣的問題,恐怕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
它也絕不因為我們的視若無睹而變得不存在。
這麼複雜深沈的問題也許沒有人能夠提出唯一而正確的解答,
我們僅僅能做的,或許就只有不轉身不逃避,
然後,盡己所能,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吧~~


                          「浪漫」精神的配樂


最後,我在這裡要特別一提的是本劇的配樂。
岩代太郎果然是我最喜歡的日劇配樂家!!
(這句話我不知道已經在多少篇文章裡提過了!!)
就我所知的岩代太郎,他其實是極少引用既有的音樂進行改編的,
(不像千住明,這位則是很喜歡使用現成的他人旋律來改編成配樂!)
所以這部戲的配樂是我所僅知岩代太郎唯一一部改編他人音樂的作品。
而我相信這絕對是有意識的選擇。

岩代太郎在這齣戲裡,
特意使用了拉赫曼尼諾夫幾部作品中的旋律作為貫穿全劇的主題,
我認為這其實是有深遠意義的。
首先,拉氏身為俄羅斯沒落貴族,
當然對於過往年代有屬於他自己非常濃烈的傷逝情懷,
這些音樂不僅傷感而優美,其中還有企求超越悲傷的心情。
這樣的旋律和風格,用在這齣戲越到後面越明顯的悲傷與救贖主題,
簡直是天衣無縫的絕配!

此外,我認為岩代太郎引用了拉氏這位浪漫樂派最後一位大師的作品,
其實是非常緊扣本劇最後意欲傳達的「浪漫」精神。
這裡我所謂的浪漫,絕不是指男女之間的情愛,
而是對於這個世界(或許有些不切實際)的理想期待。
元裕二這整部作品所挖掘的容或是這個現實世界的黑暗面,
但他在最後兩集可說是一廂情願地讓所有情節朝向光明面總結--
主要加害者兼良陸幡然醒悟、
副校長、所有老師全都良心發現而逐一承認霸凌的存在 ......
這樣的安排似乎是對這個真實世界有某種脫離現實而太過美好的期待。
但如果要說這是整部作品的敗筆,
我毋寧相信這是整個劇組有意識地如此定調,
讓結尾依然對這個世界還保有一絲浪漫的理想和對光明的期待,
所以岩代太郎才會選擇這樣的音樂風格作為整張OST的基調。

當然,這都是我自己的妄自想像,
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稱讚一聲,岩代太郎的配樂實在太美。
他將拉赫曼尼諾夫的幾段主題旋律巧妙地改編,
同時加入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和語彙,
兩者交叉編織得完全不著痕跡,實在厲害!

此外,我也非常感動於這部作品的片尾曲畫面。
記得這部戲一開始時八幡老師曾提到,
「這個學校是個沙漠,老師只是拿著滴管澆水,根本不會開花的....」
當後面的劇情逐漸明朗化,
看著片尾曲中這些包括加害與受害甚至旁觀的學生,
都在一棟昏暗廢棄的建築中集體狂奔時,其中呼應的暗喻再清楚不過~~
孩子們的心也正如沙漠般乾涸荒蕪,
當他們茫然無助地找尋不到出口時,就只能這樣兀自盲目疾馳......
這個社會理應是大人用身教言教澆灌孩子、培育孩子的環境,
卻怎麼會放任孩子的心變得如此冷漠扭曲到惡質的程度?
所以歌詞中要不斷這樣吶喊著:Water me!Water me !

這是一齣講校園霸凌、講師長失職的故事,
但我認為不僅如此,
「校園」、「霸凌」都只是整個社會具體而微的代表,
它其實是在講大人在各個層面的失格後,
該如何彌補他們所做的錯誤示範,
為這個他們一手造就的黑暗世界尋得一絲救贖可能的故事。
這樣一部作品,在此鄭重推薦給大家~~~~~



P.S. 關於幾段取自拉赫曼尼諾夫的改編配樂,
        我會在小小音樂bar (Oct. 2007) 一文中陸續提及,
        有興趣的朋友請移駕,謝謝。



    

HandBag Information
Handba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