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一篇多年前在報紙副刊上看到的文章。
            由於當年網路資訊不發達,這篇文章當時似乎並沒有上網,
            於是這是我一字一鍵慢慢辛苦打出來的。
            還感謝友人的BBS網站將我這篇轉載留到現在,
            讓我不用再花力氣找這篇文章出來重打一次!
            在母親節這個日子,我想放上這篇不一樣觀點的文章,
            聊表我對母親這個角色的敬意!

~~~~~~~~~~~
   
  在母親節,請不要祝母親節快樂。因為這個社會在每年僅有的一
天中所提供給母親的快樂方式,是選擇有限的消費(只有化妝品、
衣飾、瘦身和家電等與母職相配的用品促銷),和召喚母親檢驗自
己是否及格的道德標準的放大(比如:每年必有的模範母親的選拔
)。

  如果能了解大多數的母親在大多數的時間,因為這個身分,而不
快樂,然後進一步探索何以致之的原因(先別像平常一樣歸罪“母
親很神經質“這樣的個人原因),也許才可以讓天下的母親得到被
理解、和被支持的快樂。

  什麼是母親呢?什麼是母職?對於不同時代的母親,我們都會在
心中描繪出不同的圖像?有關我們上一代的母親圖像,呈現出來的
大多是家庭主婦,教育和知識水平低於父親,在三十歲以前就已完
成她的生育責任,生完三到五個小孩(其中至少要有一個男孩),
剩下來的人生就是努力讓先生無後顧之憂、將孩子拉拔長大。在家
裡(幾乎是她活動的全部區域),她有做不玩的家事,說不玩的嘮
叨,和操不完的煩心。

  我們這一代的母親呢?現象上開始有一些不同。我們比較晚婚,
也比較“老“才做媽媽。我們的教育水平已提升至和另一半相去不
遠,甚至並駕齊驅的程度,因此我們可以在外謀得一份工作,這個
工作不只是對個人(尊嚴)、或對家庭(小家庭需要兩份薪水的維
持)的經濟上的需要而已,心理上,我們也害怕重蹈上一代母親的
覆轍,過著沒有尊嚴、否定自我的不快樂生活。

  然而,事情沒有這麼容易。事實上,我們這一代的母親仍然沒有
得到多少尊嚴。在工作上,母親的角色很少被真正的同情,有了孩
子通常被老闆、和同僚假設是對工作的一大阻礙,或在玩笑中暗示
這是妳縱慾的結果。更叫人心驚的是,在家裡(除了工作之外,這
仍然是我們活動的一個主要區域)仍然有做不完的家事,說不完的
嘮叨,和操不完的煩心。是的,與上一代不同,我們擁有了一些自
我,不過這自我拉扯、分裂、破碎在事業成就、和家庭孩子之間。
我們,作為母親,仍然沒有快樂。

  整體而言,這一代的母親較上一代向前進了兩步(社會、經濟地
位的改變),但同時也倒退一步--背負了更多的負擔。到這裡,誰
還有勇氣再進一步設想(望著我們的女兒的臉),下一代的母親呢
?她們的未來是什麼?

為什麼母親不快樂?為什麼母親都很緊張?為什麼母親永遠覺得自
己不夠好?她在和誰做比較?許多相關的研究發現,人類的文化普
遍在建構一種有關母親、母性和母職的神話。這一套神話定義了女
人的重要角色,和規範與這個角色所有相關的價值和行為。在這個
神話的籠罩下,一個女人一生的終極實現就是要成為母親,否則將
會有遺憾,甚至成為她的人生的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陷。這個神話還
告訴母親,除了生養小孩之外,還得要打理所有的家務,而這些工
作彼此之間並不會互相衝突,因為只要心中有“愛“,就可以排除
萬難。因此,當媽媽的人,必定都喜歡當媽媽,喜歡做餵奶、換尿
布、洗衣、煮飯等“媽媽的工作“。而且,這種“無盡又深厚“的
母愛對孩子永遠是好的,永不嫌多!

  這一套神話影響廣大,大部分的女人,不管已婚或未婚,不管已
經當媽媽或未曾當過媽媽,多多少少都受到這一套神話建構的左右
。所以已婚的女人“當然“要生兒育女當媽媽,不婚、和未婚的女
人也希望能達成自己的“一生的終極實現“----要生個小孩證明什
麼!(好像一個女人沒有成為母親,就是個心理、或生理“不正常
“的女人嗎?)而未婚的男人總是期待自己未來的老婆就是未來孩
子的媽(難道不能只當太太不當媽?)。而女人當了媽媽之後,就
要在時間的分配上,完全以家庭、子女為主要優先,若想努力追求
自我成長與生涯發展,就會有揮之不去的“罪惡感“縈繞在心。即
使只是企求有自己一點的“私生活“----暫時拋下孩子去從事自己
的社交生活或娛樂活動,也難免自問“我是個好媽媽嗎?我會不會
太自私?“等問題,彷彿善待自己就會背離當“好媽媽“的光環。

  反觀父職角色,則很少充塞這種自責與罪惡感。有太多的“新好
男人“只要洗洗碗、倒倒垃圾、或是陪小孩玩耍、寫作業,就覺得
自己比鄰居的爸爸、或比其他已經當爸爸的人都好太多了。沒有相
對應的父親神話建構的威脅,願意從事父職實踐的父親,總是顯得
比較從容、大而化之、和有自信,對父職毫不在意者,更是理直氣
壯地不必懷有絲毫的罪惡感。

台灣作家簡媜的作品“紅嬰仔“,是呈現母親經驗與形象的一本暢
銷書。這本書訴說她個人的育嬰史,其陳述的過程即一再的建立、
和鞏固母親的神話。整本書除了少部份提及女性的母職經驗的“窒
息感“與“疲累“之外,大多在抒發為人母“再辛苦也值得“的滿
足和喜悅。母親神話在她的生花妙筆的包裝之下更添美感,但也更
叫人心驚膽跳,因為性別關係再次被徹底的去政治化了。

  簡禎在“紅嬰仔“書裡,不是沒有反省到“我們的社會本質上是歧
異婦女與兒童的“,但只說了這麼一句話後,她用更多的篇幅說明,
好母親可以盡個人的力量來調整、和克盡母職,壞母親則吝於調整個
人,以致於可能造成自己、和孩子的毀滅。

  這個單一、僵固的好、壞母親的分野,是我們的文化裡,一個嚴重
的病。得過美國國家書卷獎的作家Betty J. Lifton 以她作為養女的經
驗,研究被收養者的心路歷程。她引用心理學的理論指出,我們都會
把自己的母親劃分為好壞兩種人格,那麼每個人其實都有兩個母親。
Lifton說,“根據理論,我們的心理學功課,就是到最後能夠了解,
兩個母親其實是同一個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我們
的文化,似乎從沒有長大過。堅固的壓抑母親作為一個真實、完整的
個人需求,最後“母親“只成為一個扁平、僵化的象徵。

  在這裡我們並非否定母親和孩子之間所存在的真實親密關係,相反
的我們珍視這樣親密的關係的普遍性與價值,我們也不否認從事孩子
教養的重要性,相反的我們認為孩子的教養十分重要,重要到需要更
多人、甚至社會機構的參與,才能完成。不過重點是這種親子之間關
係的維持、與孩子教養的進行,不能、也不應單靠母親,以及母親的
自我犧牲來進行,它可以有多種形式的展現,讓每一個真實的母親依
自己的生活條件、和所處的社會脈絡(包括階級、種族等),做合適
的選擇和安排,而不必有任何的罪惡感。在這個關係裡,是開放的,
每個相關的人(尤其是父親)、和社會機構都應該參與進來,分擔相
同的責任。

首先,母親、母性和母職,必須從文化做重新的定義,還給女人自由
,這些自由包括:身體的自由、自我實現的自由和自我選擇的自由。
我們肯定,一個自由的突破壓抑限制,並能享受自我成就滿足感的母
親,才能為孩子的未來帶來新的想像。

  CNN 的記者、曾被選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拉丁美洲人的Maria
Hinojosa提到,她在童年時,她的母親讓她不必上學,而去參加一場
示威活動。對Hinojosa而言,“從此,爭取正義成為我生命的中心“
。美國巴納德學院院長Judith Shapiro 自述母親和自己的關係:

      成功的女人常常要不是有一個把他們當成兒子看待的父親,
    就是有一個突破壓抑的母親。這些壓抑限制了女人的成就,以
    及女人對其成就所享有的滿足的程度。我自己就是屬於第二種
    。我不但有幸得到父母雙方持續的支持、愛和鼓勵,尤其重要
    的是,我有一個了解我的志向的母親,她從來不會根據社會對
    我們兩代女人所定義的生活方式,給我或她自己設下限制....她
    總是鼓勵我們“躍向太陽“。

  在台灣,有沒有可能找到這樣的另類母親的典範、或容許這樣的母
親形象出現的空間?

  當然,我們不會簡單的說,作一個自由的母親,在現在的情況下會
比較快樂,因為這也同樣落入個人選擇的迷思中,別人會在你受挫(
主要來自親人、或社會無形的責難)時,輕鬆的說“這是你個人的選
擇“。

  我們主張,母親或母職定義的改變,除了在文化上的改變外,還必
須有政策、和社會制度上的改變來配合。如果我們逐一檢視和母職有
關的政策,就可以了解我們的社會是如何漠視、甚至懲罰母親。

  首先一個女人從懷孕開始,有沒有良好的醫療照顧體系支持她的身
體健康,而不是對身體過度醫療化的介入?

  她能否愉快的繼續做身體和心理能勝任的工作,而不因為懷孕被雇
主歧視或解僱?

  她有沒有機會獲得與懷孕有關的所有訊息和知識,而非被錯誤的教
導懷孕生產是女人的天職和本能所以不必學習?

  在產後,孩子成為母親最大的壓力來源,這個社會有沒有提供母親
有薪資給付的育嬰假?有沒有在社區提供令母親安心、方便又廉價的
托兒設施?

  有沒有讓父親有參與育兒的社會制度設計(如:父親的陪產假、育
嬰假和家庭照顧假?)

  有沒有讓社區居民共同來關懷母親的辛勞和孩子的成長?

  如果要回答以上這些問題,那麼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或只
有少部份的肯定。這些國家和社會應該進行對母親照顧工作,卻被理
所當然的忽視,而要母親個人自行調整和承擔,然後在一年一度的母
親節時,只提供一些“口舌服務“給母親,推崇她們很“偉大“,這
是何其虛偽與殘酷?

  在母親節,我們身為母親,認真的檢視這個看似“自然天賦“、實
則充塞“社會建構“痕跡的身分,我們有真實的參與孩子生命成長所
得到的快樂,但也感受到更多需要衝撞突破、強加給女性的枷鎖。在
這一天請你傾聽母親真實的聲音,給我們支持,讓我們自由。


   (後記:我們----蕭蘋、游美惠、唐文慧、楊巧玲、李佳燕、林芬
     慧,是一群具有母親身分的社會學、教育、傳播、醫學和資訊管
     理等領域的研究者,因為感受到做母親的苦,我們組織了一個討
     論母職的讀書會,想要以我們的專長來探索、並解開母親身分的
     奧祕。我們思考、研究的成果除了將以學術的方式發表外,我們
     更希望在大眾媒體上公開表達,與所有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分享。
     這是我們共同完成的第一篇著作。)

(本文結束)
~~~~~~~~~~~~~~~~
sakuai的後記:

文中所放三張圖片,都是我媽媽自己的油畫作品。
謹以此篇,獻給她,
一個為了子女、丈夫犧牲自己許多夢想、才華的偉大女性!
(很抱歉,我的攝影技術不好,
   畫面若有模糊、反光,那是我的不好,
   不是畫得不好!)

Mesothelioma Asbestos, Mesothelioma Cancer, Malignant Mesothelioma, Mesothelioma Attorney.
Mesotheliom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