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看這場表演,我可是冒著生命危險,頂著「薔蜜」強烈颱風上路的!!
光是為了這點,就很值得記上一筆!
其實我很久很久沒看雲門的演出了,以前念書時倒是每一齣舞碼都沒錯過。
這次因為媽媽唸著她從來都沒看過鼎鼎大名的雲門演出,
於是決定找了這個我也還沒看過的舞碼,母女倆一起去看。
沒想到卻碰到今年以來的最大颱風!而且真的很大很大!!!@_@
更沒想到的是雲門居然沒有取消演出,於是只有硬著頭皮去了~~

雖然一路上是紮紮實實的強風豪雨,感覺上很是冒了生命危險,
但是一進到國家劇院,當觀眾席兩旁厚重的大門隔開了外面的風風雨雨,
當闇黑的舞台上撒下了第一道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音樂響起,
我們馬上就進入了一個絕對沈靜而美麗的世界,
整場七十多分鐘的舞蹈演出,果然還是很值得~~~

這場現代舞由大提琴家米夏.麥斯基版本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基礎,
林懷民以「太極導引」的理念和佛門偈語「鏡花水月總成空」為發想,
演繹出極為緩慢而優美、彷彿繪畫、又彷若書法般的動作與線條;
整齣舞作並沒有故事性,
而是完全只透過音樂、肢體、空間、線條、光影、明暗等元素,
試圖交織呈現出完全抽象的哲學概念。

本來以為這樣的舞碼可能有點無聊,然而真正坐在台下觀賞時,
才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麥斯基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從來沒聽過,乍聽之下是驚人的緩慢,
然則卻也是因為如此拉長的時間線條,
才讓舞者的每一個動作可以慢到得以充分延展,
於是肢體的線條也得以在這個非常安靜沈緩的空間中似乎得到無限延伸。
這樣的版本詮釋如果光聽音樂可能會覺得慢到有點匪夷所思,
但用在這組舞碼中卻是絕對的適切了~~~

非常喜歡這個舞碼的人體線條、舞蹈動作。
無論是獨舞、雙人舞、群舞,在刻意放得極慢的動作節奏下,
肢體柔軟中帶著韌勁,同時展現如水般的柔和及爆發的力道。
在舞者迴旋、躍動、伸展、收放之間,
上半身彷彿開枝成溫婉柔美的花朵,下盤則是沈靜穩固的枝幹。
群舞和獨舞或雙人舞之間還有相互呼應的節奏對比和線條反差,
湧而靜~凝而動~慢而定~實而虛~
那彷彿是白衣舞者以身體為筆,在闇黑舞台上所書寫而成的書法,
柔美~秀麗~蒼勁~有力~
又像是用身體線條為雕刀,在彷彿無垠的空間中刻鑿而出的雕塑或建築,
立體~律動~漸層~細密~

我更喜歡的是到了最後面三分之一處,
舞台上開始漫出一大片淺淺水灘,在舞台中央形成彷彿湖面般的鏡象效果,
舞者在水面上提腳踢抬,水珠瞬間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
飛濺的光芒在黑色的舞台上一閃而過,
落下的水面之處漾出淺淺漣漪......
舞者原本飄逸的白色舞衣浸溼之後形成的垂墜效果極佳,
產生了另一種線條之美~~
而舞台上舞者的身影倒映在水面,
整個場景又同時映照在舞台正後方最後才出現的銀色鏡面上,
一切既虛又實、似陽還陰~~~
非常有禪學的意味。

有幾段短暫的音樂留白中,大提琴的聲音完全靜止,
全場只剩下舞者以非常緩慢而靜謐的動作在水面劃過的水聲,
而帶著濃郁東方肢體語彙的動作,
非常極簡而樸素,卻是非常~非常~非常~美~~~

在整場七十多分鐘裡,我跟媽媽完完全全忘掉了外面的風雨,
享受著這份光是用黑與白兩色就構築出來的純粹美感,
那種身心得到的沈澱和寧靜,真的是難以用文字形容得盡。

我很喜歡建築,
曾經有人把巴哈的音樂形容為音樂的建築,
因為他的作品在細密中有工整的結構,彷彿建築。
雲門這齣「水月」雖然說的是抽象的陰陽太極概念,
但肢體線條與舞蹈空間的交織建構也很有建築般的立體感。
能看到自己最喜歡的古典音樂曲目,
藉由舞蹈而在我眼前具體展現出建築般的空間感,
這是我看這場舞蹈最意外的收穫,
嗯~非常非常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