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這部作品讓我掉了不少眼淚,
不過,與其說是被感動,不如說我是看了很難過。
我難過的是在那樣的動盪時代裡,
渺小卑微的人民永遠是被當政者踩在腳底下的犧牲者。
所謂的國家所謂的政府以完成大我的利益為名行搶奪資源之實,
只要一個政策一個口令,就足以撼動無數家族和個人的命運。
在這個故事裡,多少性命就此枉送,多少人的幸福從此不再。



【故事】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
日本關東軍美其名為開拓實則佔領了中國東北。
在那個所謂的滿州地區,
日本政府號召大批人民離鄉背井到這片新土地上開墾、工作、生活,
不少農民攜家帶眷就此來到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希望開展全新的未來。
但後來日本宣佈戰敗,關東軍匆匆撤離,
當時有些日僑百姓便被自己的國家和軍隊遺棄在這片新土地上。

故事的主角松本勝男當時才七歲,隨著家人在這樣的地方生活。
爸爸因為接受徵召回日本從軍,
日軍宣佈戰敗時已經無法返回開墾團與家族團聚。
勝男跟著家人、村民逃離被蘇聯軍入侵的家園,
一路上,爺爺和襁褓中的夭妹死於逃難途中,媽媽被蘇聯軍打死,
勝男和唯一剩下的妹妹淳子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後來也失散。
孑然一身的勝男因為飽受巨大的驚嚇和痛苦,
幾乎失去了所有的童年記憶。
後來被好心的中國小學教師陸德志收養,並改名為陸一心,
雖然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日本人的身份而備受歧視,
至少渡過一段清貧但還算安定的生活。

長大後的一心資質聰穎,原本有大好的前途,
卻因為是日本人,總是被排除於菁英核心之外,
無法入黨、無法進入一級單位工作。
文革期間,一心又因為日本人的身份而被扣上通敵罪名,
被下放到內蒙接受勞改,渡過極為漫長而艱苦的歲月,受盡折磨。
經過中國養父的四處奔走,
一心好不容易才得到平反,回到北京工作。

工作期間,一心被指派參與上海鋼鐵廠的建廠工程。
這是個日中合作的龐大建設,
由日方技術指導,為中國建立現代化的鋼鐵大廠。
巧合的是,日方派駐上海的代表所長就是一心的日本生父松本耕次。
早已失去童年回憶的一心當然對父親已不復記憶,
這對父子是在曲折磨難的大段心路歷程後才終於得以相認。
然而,由於時代的謬誤,
這段親情終究是再也難以回復到往昔....



【感想】


看這部作品時,我的心情很複雜。
一方面,這不是我的菜--
我一直很怕看這種戰亂時期的故事,
因為都好悲慘,每個人都好渺小好無奈~
其次,山崎豐子也不是我的菜--
她沈重綿密的紀實風格常常讓這樣的故事更加悲苦,
讓這段歷史和故事更加沈痛.....
再來,這部戲是由NHK和中國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
裡面有大量中國演員參與演出。
我一直很不喜歡中國演員的表演風格,
絕大部份總是演得很刻意很用力,
再加上編導風格也極為老式,
我一邊看,總覺得自己好像在看小時候的愛國宣傳劇,
怎麼看怎麼覺得不舒服~

所以,好吧~
我就像是誤上賊船也像是硬著頭皮,
明知道應該不會是太愉快的觀賞經驗,
但基於認識歷史並且好奇上川隆也如何說著大量中文台詞演戲,
我還是看了這部戲。

儘管山崎豐子非常盡心地實際訪問了三百名日本戰後遺孤,
花了八年收集豐富的資料而完成這部小說;
儘管NHK耗費二十五億日圓,在中國內蒙、東北各地實際取景,
場面極為浩大而寫實,
我還是要說,這部戲給我最多的感覺其實是難過,而不是感動。

我難過的是,在這樣動盪的大時代裡,
不管在哪個國家,人民的命運總是渺小如螻蟻。
這個故事裡的勝男,前半生的際遇乖舛荒謬至極。
家人就這樣在戰亂中一個個莫名其妙地死去,
勝男長大後與生父耕次多次相見甚至共事而不相識也不能相認;
還有明明是日本人,卻已經忘了家鄉和母語,
以及妹妹淳子在病逝前心心念念想回家鄉卻無法完成心願,
那裡面的痛苦和辛酸,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我難過的是,歷史上真的有這樣一群人,
先被自己的祖國和軍隊遺棄,
然後還背負了軍國主義的罪名,
被養育自己的國家懷疑忠誠而屢屢遭受敵視...
他們終此一生命運顛簸受盡磨難,
這樣悲慘的歷史絕不能被遺忘,
為此,我肯定山崎豐子的用心。

然而我並不喜歡這個腳本。
應該說,這整部戲的編導都是非常陳舊的風格,
無論是場面或台詞的編排雖然詳盡但也因此而顯得冗長而制式。
甚且,我猜,為了取得中方的合作,
腳本中大量置入行銷了中國所謂忠黨愛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觀念。
姑且不論這樣的觀念是否合宜,
至少我自己看得心裡不太舒服~

所以,對於這部戲,我必須切割出不同層面來看。
關於日本戰後遺孤的遭遇,
這部作品以如此紀實的方式呈現,
讓世人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們的際遇,是還他們以公道。
對此,我非常肯定。
關於編導風格,我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要我再看一遍實在大可不必。

不過,我還是要稱讚幾點。
上川隆也的中文真的說得很不錯了。
他的台詞有百分之八十都要用中文,
在完全死背的情況下,
對於中文的腔調聲韻可以抓到其中的精髓,
真的很不容易。

其實,這部戲裡關於一心與兩個父親之間的互動過程,
還是頗為感人的。
那裡面關於跨越國籍超越民族仇恨的善良人性,
以及兒子面對親生與養育兩種恩情心中的掙扎,
都很讓人動容。
故事中戰後遺孤和日本家人兩邊各自的心情煎熬,
松本耕次一生的自責與罪惡感,
以及勝男對於生父起初的怨懟和後來的理解與難捨,
這中間種種乖逆的境遇和親情的兩難,
不都是源於國家政客貪婪狂妄所造成的悲劇?!

而更加荒謬的是,
當年中日兩國如此深刻的民族仇恨,
造成了這群戰後遺孤及其家人永遠無法彌補的悲慘命運;
然而多年之後兩國政府又以友好互助為名,
開始進行各方面的合作;
這讓處在尷尬地位的這群遺孤和家族情何以堪~~
當年為了自己的國籍身份而受盡的折磨和悲痛,
到底又該向誰索討公道?

這是我看這部作品覺得最為荒謬及不捨之處,
也是我絕不會想重看一遍的原因~~
歷史的荒謬造成了多少無辜人民的血淚,
這樣的心境,真的是情何以堪.....

一心在兩個明理的父親之間天人交戰許久,
最後選擇留在中國,甚至決定回到一度被流放的內蒙,
加入國家建設的行列,
這個結局讓我覺得實在有些矯情~~
但至少他選擇留在生活了數十年的土地上這個部份我是認同的。
雖然大環境曾經如此敵視他、踐踏他,
但拯救他並且全心照顧、撫養他數十年的,
卻也是在這個土地上的人。
我覺得,大地之子的意義是在此,
他選擇認同的是周遭良善的人性,
和雖無血緣卻更加濃厚的養育恩情~

這部作品啊~~
我以極為複雜的感受看完了,
在此我不特別推薦,
這篇純粹就是留下自己的心得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