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古人用毛筆抄書,我是打字抄書。

一邊打字的同時,
一邊好像瞭解了抄書的意義。

透過一筆一畫一字一句的抄寫,
可以在抄寫的過程中再次慢慢咀嚼、重新思索這些文字的意涵。
比起第一次的閱讀,印象更深入,
或許還會在抄寫的緩慢過程中,
同時聯想起自己的相關經驗,
然後隨著這些文字從自己正在抄寫的手中化為新的文字,
新的連結、新的消化、新的意義也會產生~

好啦!以上只是自己的想法~

下面就來抄書了。

-------------------------------

功能性小大人:你是老大,你就得幫忙
功能性小大人在東方社會很常見。
通常媽媽生下第二胎之後,家裡的「大人」會跟第一個孩子說:

「你是哥哥/姊姊,以後要照顧弟弟妹妹。」
「當人家的哥哥/姊姊,讓一下有什麼關係!」
「你這個當哥哥/姊姊的人,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樣啊!」

然而,這些哥哥姐姐不過也只大弟妹兩、三歲,在仍舊需要父母關愛的階段,
就被迫長大。因此,他們常常為了贏得父母的認同與關注,而壓抑個人的需要
,接受父母投射在他們身上的期待,把注意力轉向當一個「乖小孩」,肩負起
照顧弟妹或部份的經濟壓力。

對這些小大人而言,當他們必須自立自強照顧家務與其他手足,被忽略、孤單
、不重要的感覺,也隨之而來。以致於他們長大後,即使離開原生家庭,仍舊
無法改掉這個習慣,會把許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與壓力攬在自己身上,難以拒
絕。他們老是在滿足別人,卻不懂得善待自己。

總而言之,惠蓉總是把自己照顧好,很獨立,不讓人操心,還會下意識地照顧
人,卻無法接受他人的協助與善意。只會不斷地掏空自己,直到油盡燈枯。

-------------------------------

在情感型小大人的親子關係裡,「情緒勒索」是經常出現的戲碼。因為當事人
過度與父母親其中一方情緒融合,也因此,只要爸媽在言詞上,稍微嚴厲或壓
迫(例如:「我養你這麼大,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呢!」),他們就覺得難以
承受,覺得自己必須滿足父母的需要,否則就會有愧疚感。他們經常是以爸媽
看待自己的態度來認定個人的價值,很難有建全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值得
被好好對待的。因此,他們的心理界限往往是很模糊而且脆弱的,很容易受到
他人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決定。

他們在生活中會不斷地交出控制權,以換得他人的認同感(特別是權威者:父
親、母親、老闆、老師)。也就是「綁匪」和「肉票」的關係。換言之,「情
緒勒索」和「心理界限」經常相伴而生。情緒勒索要能成立,被勒索的一方往
往是很難對勒索者明確地說出自己的原則並堅持到底。反過來,一個人若很清
楚自己要甚麼,不能接受甚麼,就算別人威脅、恐嚇、情感逼迫,也能難讓他
改變動搖。

-------------------------------

存在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曾說過一句話:「當一個人能接受選擇的有限性,
他才能優雅的長大。」時間是有限的資源,當你把時間都花在別人身上,你就
無法照顧自己的欲求。日子一久,整個人就會被掏空,覺得乾涸。此時,面對
沒有終點的索求,很容易讓人心生怨懟。

真正仁慈的人,從來就不是無止盡的容忍。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有了輪廓,
他才能知道自己承載的範圍。所謂的「寬容」,是先有了「寬」度,知道自己
的限制,才能做到包「容」。

-------------------------------

唯有當你能把爸媽當作是一個人看待,而不是父母,你才能脫離孩子的依賴,
不再企圖從爸媽身上尋求肯定。
3.jpg  
-------------------------------

心理界限不清的人,有一個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太習慣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
的事,一不小心就過度認真。在答應別人的請求或捲起袖子做事之前,他們甚
少先停下來想一想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自己有沒有恰當的位置或身分提供協
助?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會因為你的介入而變好嗎?

-------------------------------

許多心理界限不清的人,因為需要自己被需要,所以情願留在一段心力交瘁的
關係,至少還能得到關注與連結。但是請別忘了,想要在錯的人身上找對的答
案,猶如刻舟求劍,拖愈久,代價愈高。你的委屈成全不了任何人,更換不回
對方的疼惜,只會讓自己愈努力、愈挫折。

唯有你的心理界限清楚了,你與他人的連結才是一種對等的互動。而不是一場
關係的交易。

-------------------------------

但是「退讓」,通常伴隨而來的不是更多的「尊重」或「互惠」,而是愈來愈
多的「不得不」與「勉強」,當心裡的意願沒有被重視時,你的內在空間無法
給出好品質的對待。時間一長,你要不是討厭自己,要不就是憤世嫉俗,到最
後受傷最重的還是自己。

....「修養是一種美德,然而必要時的強悍,是維持好修養的前提。」如果一
味地以和為貴,只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傷害,那麼我們需要勇氣剝開和平的假
象,看清楚問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而不是一直滿足別人的期待,卻讓自己不
斷地受傷害。

-------------------------------

重點不在於證明壞人有多壞,而是我們能夠做甚麼讓自己離開危險的處境?以
及多花一點時間好好地了解,自己容易受傷的體質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

本書《心理界限》,正是因為深深瞭解,在重視群體和諧的東方文化中,你我
從小被灌輸許多似是而非的信念,像是:「吃虧就是占便宜」、「退一步海闊
天空」、「以大局為重」....等,以致於遇到衝突時,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就
是「讓」,而不是把話說清楚。

而「讓」這個念頭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代表著你已經撤守了原本的底線,同
意對方將領域擴大到你的領土。久而久之,就會有一種被擠壓、侵犯的感覺,
讓自己愈活愈扭曲。

-------------------------------

心理界限反映著一個人面對衝突和差異的強度。特別是當他發現自己的想法與
別人不同,而且已經造成自己的不快時,他能不能適當地表達出來,並明確地
捍衛自己的立場,可以區分出此人的界限是清楚的,還是模糊的。也就是說「
溝通能力」是心理素質得以發揮的橋梁。並影響界限維持的成果。少了折衝協
調的能力,即使你心裡知道被對方踩了線,也不見得有能力反擊。

-------------------------------

良好的心理界限就像是在地圖上幫自己定位,不管你要的是甚麼,在規畫任何
路線之前,你必須先確認自己的位置、肯定自己的價值、瞭解自己的模樣,才
能找出連接彼此的道路。

否則,你就算一直在移動,也不代表你一定是朝著目標前進。

-------------------------------

她害怕得罪別人、傷了對方,卻從沒考量過自己的處境。當她把對方的情緒當
成是自己的,她就無法保持理性,腦裡只剩下對方的期待,忘了重要的目標。

姿瑩可以理解客戶的擔憂,但是不等於她需要承擔對方所有的焦慮。把該還給
對方的交還回去,客戶才能從過程中學會重要的經驗或教訓。當我們把所有的
責任都攬下來時,其實就是扼殺了對方成長的機會。

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承擔對方情緒的多寡,才能夠劃清自己的界限,站穩立場。
該由自己負責的一個都不逃,但是不該自己處理的一個都不扛。
4.jpg  
-------------------------------

當你的善良有原則,感性有底線的時候,別人才會真正的尊重你。

-------------------------------

有責任是一種美德,但是它能有效發揮的前提是,搞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
,界定出自己該負責的合理範圍。

-------------------------------

你可以把「界限」想像成是你做人處事的「原則」。
......

甚麼事情可以,甚麼事情不行,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原則」。少了這個標準,
你的美好就無法被真正值得的人珍惜。

-------------------------------

別人的對待,是自己造成的。

-------------------------------

當別人丟球給你時,別急著做反應,花一點時間釐清自己的想法,搞清楚整個
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許問題還沒問完,你就已經知道該怎麼回應了。

此外,要能夠把別人的情緒切分出去,首先你得先接納並尊重自己的感受,允
許自己會有低潮、瓶頸、疲憊、焦慮,才不會過度勉強自己,非得要做到面面
俱到不可。進而才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期待,讓別人知道你的界限。

-------------------------------

「感同身受」是老天爺給人的一份禮物,讓我們成為一個溫暖、可以給愛的人
,但是超過一定的限度之後,過多的同理反而是一種阻礙。

-------------------------------

人不是機器,你不用每次都要求自己當「處理器」,偶爾當一下「分流器」,
讓訊息只是通過,不必停留,肩上的壓力自然會變少。你不需要一直堅強,允
許自己也有被照顧的時候,別人的愛才找得到入口流進來。

-------------------------------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先是自己,才是別人的家人。....如果你發現你盡力了,對
方仍舊不滿意,而你的付出換回的是一次次的傷害,那麼適度地拉出一點距離
,就是必要的做法。

當問題又出現時,請別急著跳下去幫對方解決,或把對方的壞心情當成是自己
的事。在對方沒有準備好要改變之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

家庭,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牽掛,....而家之所以會傷人,往往也就在於我們
捨不得看著家人受苦。所以寧可自己辛苦一點,也希望對方能過得好一點。這
份「捨不得」,是你對家人的疼愛,看到路上受傷的狗兒都會憐惜萬分,更何
況是最親近的家人呢?也因為距離太近,往往讓我們失去了判斷的焦距,一不
小心就把家人的苦痛當成是自己的。

-------------------------------

「界限」是為了讓你更快地意識到自己發生甚麼事情,避免別人重複的侵犯你
的原則,讓你疲於應付,從中學到珍貴的經驗,不再糾結於同一件事情上。簡
單的說,有界限不是別人就不會傷害你,而是你不會允許再有「下一次」的機
會。

換言之,界限,追求的不是讓每個人都舒服,隨時隨地都保持周全。相反地,
必要時刻你要拿出勇氣,斬釘截鐵地拒絕,即使對方出言不遜,依舊捍衛到底
是必要的手段。

-------------------------------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拒絕對方,來自於我們捨不得看見對方苦惱的表情
,只好勉強自己接受請求,只為了讓對方眉頭舒展開來,重拾笑顏。然而,你
有沒有想過,那些擔心與心疼很可能不全是真的,而是來自於你個人的投射?

-------------------------------

其實,你不試著放手,你就不會知道對方擁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可能我
的過度擔憂,反而限制了對方的成長。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懂得去澄清事實,一味地只用自己的以為去推論對方的
狀態,就會卡在同樣的情節裡,不斷地輪迴、重播、難以改變。

你得學著培養「核對」的能力,不害怕把鍋蓋掀開來,才有機會加入新的觀點
;同時問題也可以提早被發現,不會一直積累著,直到最後一次大爆發,造成
難以挽回的悲劇。

-------------------------------

(書抄中偶有擅自更動標點符號的位置或文字,此乃本人核稿之職業病發作...)


書名:

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

作者:楊嘉玲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