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無雷,請放心閱讀。)

前幾天,還被捲在看完「海角七號」的激動中,(事實上,現在也還是...)
不過這兩天開始我比較能抽離感性的部分來看自己的這份激動了。
所以雖然這篇文章看起來也許有點囉唆,但這裡反正就是我自己的園地,
就算不嚴謹就算絮絮叨叨像個老太婆,但卻也是我最真實的感情。
所以,這篇就當作是看完「海角七號」的閒聊吧!

回想起幾天前自己跑去戲院裡看「海角七號」時的心情,
其實到現在還是會有莫名的悸動。
整場電影的播放中,
我不時跟著全場觀眾笑得很大聲,也跟著默默掉眼淚、擦眼淚又掉眼淚,
不時,我還會全身起雞皮疙瘩,從心底湧出很深很深的感動。
那種感動,一半來自於電影本身帶給我的感受和想法,
另一半絕對來自於我看到非假日的戲院裡居然能有這麼多人來看一部國片,
而且現場的迴響如此之好,這已經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國片,有多久沒有這樣的景象了?
小時候,看電影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啊!
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進戲院去享受聲光享受劇情,
然後看完電影全家再開開心心回家去,彷彿參加了一場小小的嘉年華會...
我還有一部份的回憶來自於曾經盛極一時的野台電影。
雖然我家不在鄉間,
沒有廣大空地可讓大家在飯後乘著徐徐涼風
邊看露天電影邊看著鄰家小孩在腳邊跑來跑去,
但幸運的是我家後面是堤防,堤防外則是一大片荒煙蔓草,
小時候每隔一段時日,不知道是什麼節慶廟會,
反正總會看到那片空地上張起一大片純白的螢幕,
然後附近鄰居就會在晚飯後攜家帶眷地來到白幕前坐下,大家一起看電影~
那時候的片源不多,選擇性當然就少,或許也還有經費或語言問題吧~
於是播放的總是國片。
小小年紀的我很想出去看,但爸爸媽媽管教嚴格,總是不讓我下樓去,
於是我只能趴在四樓的後陽台上,
張大眼睛遠遠地看著隨風飄揚而不時變形的電影畫面。
有時候,因為螢幕角度的問題,從我家後陽台望去只能瞄到一半的畫面,
我總是努力伸長脖子,拉長了耳朵,
想像著另一半看不見的鏡頭,聽著不時被河風吹得零零散散的對白,
過過「我家後面也有電影院」的乾癮~~~

那個時候放的電影,大多是老少咸宜,人畜無害,
有時候跟著河風飄進我耳裡的還有觀眾的笑聲或拍手聲。
當然,也偶爾會有那種讓人臉紅心跳的「聲音」或「畫面」傳過來,
於是屋子這邊的我,也會偷偷想像一下那是什麼樣的劇情......

我很懷念那個當電影可以這樣單純地讓全家老小都開心觀賞的年代。
那些片子也許劇情很簡單,技巧很粗糙,
但無論如何,總覺得國片是很親切的,像電視劇那般讓大家看得懂,
有時候看了還讓人很開心很放鬆的。

那時候的國片大概還算是黃金時期吧~
西門町的戲院看板、報紙上的戲院廣告和報導總是有許多相關話題,
那是個大家還願意進戲院看國片的年代。
然後漸漸的,就像我前一篇的導言裡寫的,(請見「
這裡」)
兩極化的發展讓國片越來越難看,票房越來越萎縮,
票房越差,就越讓片商不敢投資,電影工作者的熱情逐漸被澆息,
整個就成為惡性循環,一個因素牽動一個因素成了流沙般陷入泥沼裡,
終於導致這兩天我和朋友之間的對話變成這樣:
「海角七號好好看喔!你看過了沒?」
「喔~那不是國片嗎?」朋友臉上明顯的鄙夷表情。
「對啊~可是真的很好看喔!跟一般想像中的國片不一樣喔!」
「我都...」朋友眼睛往上翻,努力回想「不知多少年沒進戲院看國片了?」
「我也是啊~可是這部真的不一樣喔!
  它絕對不會讓你看不懂,還好好笑又好感動喔!」我努力想說服她,
「是嗎~~~~」她一副受傷至深、不肯相信的樣子。
「真的真的,妳絕對不會看不懂,也絕對看了不會睡著喔!」
「這樣啊~~~」她還是一副半信半疑的樣子,
於是我們這樣的對話來來回回了好幾次,
我才贏得她一句很保留的「好吧....我有空的話去看看.....」

類似的對話,我跟三個不同的朋友都提過,
他們都是一樣的反應,被國片給嚇怕了。
要不就商業爛片難看的要命,不想看;
要不就是影展藝術片傲慢得要命,看不懂,
全都讓他們不想花錢進戲院去受罪~~~
也難怪啦!
前面二十年的國片畸形發展,已經讓一整代的人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
國片,反正都很難看~~~

看海角七號的戲院體驗讓我一下子想起小時候大家一起開心看國片的回憶,
這真的是久違了好多好多年的經驗。
我彷彿看到多年後,終於有人要回到一條比較正常的路線,
先把商業片的基礎顧好,先把大部分的觀眾找回來,
先讓票房站穩了,足以養成一批好的電影工作者、不嚇跑投資者,
這樣才會有下一部更好看更叫座的國片,
然後再一部、然後再一部,
然後越來越多觀眾願意掏腰包進電影院看國片,
然後才會再有下一部.......

曾經,我也是藝術電影的瘋狂信仰者,但或許是我年紀大了吧~
我現在會覺得,台灣有藝術電影去國際影展名揚四海固然很好,
但擁有一批願意花錢進電影院看本土商業片的雄厚觀眾群更重要!
那是滋養國片產業成長最重要最實在的土壤,
沒有這群「基本觀眾」,國片產業要談什麼發展都是虛假的。
而基本觀眾絕對不是來自於學院菁英,而是就在你我身邊的普羅大眾,
我們家的爸爸媽媽、鄉下的叔伯嬸嬸堂弟表妹,
甚至年邁的阿公阿媽就是這樣的觀眾,
你的台詞你的節奏你的角色你的故事.....
是不是能打動這老老少少的心,讓他們開心得到他們的共鳴,
讓他們覺得「啊~~這場電影真不錯~~」???

近幾年的國片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氣象,
「海角七號」是我覺得目前為止做得最成功的一部。
當然,這部片絕對稱不上完美,
我看了網路上不少評論,大部分是喜歡、稱讚、感動,
但也有人提出批評,結構不工整、情書太芭樂、現代愛情這條線太弱.....
我自己仔細想想,沒錯,這部戲絕對還有缺點,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但至少我覺得,
它已經是近年來,各項元素都做到齊備,並且成績非常不俗的作品。
我不要求國片一步登天,
在畸形發展這麼多年後,才重新起步就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讓我非常驚艷,
它甚至絕對不輸許多日本片、韓片或西片。
而更重要的是,
這部戲的腳本有這塊土地的味道,有我身邊的人的日常語言,
它或許有點粗糙,但編導魏德聖看見蘊含其中的純真和美好,
他的視線不是上對下的傲慢,而是平視的理解和尊重。
這是我非常珍惜這部電影的地方,
它呈現的是台灣南部人生猛鮮動活跳跳的生命力,
它的面貌或許不夠細緻優雅,但絕對真實誠懇,
而且對這些人這片土地有著疼惜之心.....

回過頭來離題一下,
上上篇我談日劇Around 40 的心得裡提到,(請點「這裡」)
那齣戲四平八穩,雖然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但就是老套平板,無法觸動我心。
這部「海角七號」就剛好是這個例子的對比。
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如果真要挑毛病或許也還有一些,
但是那種穿透螢幕、穿越技術性的瑕疵而依然能讓我深深感動的,
就是編劇、導演對於人事物非常誠懇而具有創意的觀察角度,
它讓整部作品妙趣橫生,後勁十足,
讓觀眾在看完後會不斷想回味,想起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開心笑起來.....

一部電影如果能讓八、九成的觀眾都有這樣的感受,不就成功了嗎?
那些批評就留給學院派的人去研究吧~
我,站在這片土地這個時空的座標上,用普羅大眾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
就是覺得好好看好感動啊~~~

過兩天,我還想去看第二遍~~~~

後記:

隔天休假我就忍不住又跑去看了一遍了,
還是很喜歡很喜歡。
這次的戲院觀眾裡,很特別的是,
我看到一對大約我父母年紀的老夫妻也來看電影,
他們在一堆年輕觀眾間顯得特別顯眼。
席間,大家笑得東倒西歪的時候,
我也聽到了那位阿伯非常開心的笑聲。
聽到那笑聲,我心裡滿滿的激動,比聽到全場年輕人的笑聲更讓我感動....
這表示這部電影真的是老少咸宜啊~~
光是那位阿伯的笑聲,就讓我覺得這場電影已經值回票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