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篇我其實很想寫、但又很害怕寫的讀後心得 --
日本作家重松清的小說「在那天來臨前」。
從書名就可以知道,這本書講述的是人在面對死亡這件事時的心境!
其實早在兩週前,這本書我就已經看完了,
也早已決定要好好寫篇心得。
因為這真的是一本值得細細欣賞、用真心去面對的書籍。
但,就像我看這本書時,因為心情太受影響而只好斷斷續續地看一樣,
「寫心得」這樣的念頭我總是時時記掛著,但又遲遲不敢下筆!
於是,我一天拖過一天,
寫了"Swing Girls"、寫了電池失蹤記、接著還想寫其他的,
只想把這本書的心得一延再延。
我在拖什麼?
是想把那種太過接近、太過直接的傷痛與憂懼沖淡一些,
也許才能用比較冷靜、有點距離的方式
來重新看待這本書、同時也省視自己的內心吧!

這是一本小說集,裡面總共有七篇小說,
每一篇裡都有人死亡、或是面對死亡陰影的立即威脅。
我想先特別提一下這本小說集的特殊結構。
書裡每個故事都是獨立成篇,
最後的三篇雖然也各自可以是獨立的故事,但實則為一個系列,
標題「在那天來臨前」、「那一天」、「那一天之後」,
很清楚地點明,
這是描述一個家庭面對妻子、母親的癌末、臨終時、還有死後一段時日家人的心情!
除了這三篇自成一體的故事外,
前幾篇小說裡的主角或配角也都在最後這三篇裡各自以次要人物交錯登場。
除了在結構上,呼應了這些人物在童年時、成人後面對死亡的不同理解,
或是交代了死者家屬、朋友等人在當下與之後的悼念或境遇之外,
我想,作者會安排這樣的串場交織,
也許是想傳達,「死亡」這件事,無所不在、如影隨形,
這些角色在最後這個系列中看似太過巧合的各自涉入,
其實影射的是,死亡隨時隨地都會在任何人、任何家庭身上發生。

書裡的七篇故事,除了第二篇外,
每一篇都圍繞在癌症患者的週遭,描述不同關係者的心境!
有時候是小學生在面對一個不太受歡迎的生病同學時,
一種有點陌生、似懂非懂以及初次面對死亡這件事的懞懂情境。
有時候是剛被宣告只剩下三個月壽命的男子,
太過震驚、不知所措而不自覺回到童年故鄉,
與小學同學敘舊、回憶過往的複雜心情。
還有一對單親家庭的母子,由於兒子正值青春期的尷尬年紀,
母子雖然相依為命,但彼此對待的方式又不是太過親暱,
剛剛得知罹患癌症的母親不知道該如何當面告訴這樣的兒子,
於是選擇一種迂迴到讓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暗示。
然後,最後,就是那令人心碎的「那一天」系列故事!
「在那天來臨前」是丈夫陪著癌末妻子回到兩人剛結婚時住過的城鎮做最後的記憶巡禮;
「那一天」,就是這對中年夫妻如何做好事前的準備、
如何全家人一起面對那最後一刻的悲傷經過;
還有,「那一天之後」,
家人如何漸漸恢復平常,
在悲傷逐漸退去後、卻又覺得對逝者覺得抱歉的矛盾心情。

特別的是,這本書中所有的故事主角最後都無一倖免而過世,
(當然會是這樣的安排,否則,怎麼會有大限臨頭的憂懼感呢!)
而且,書中所有主角都在還不該面臨死亡的年紀就被迫提早接受醫生殘忍的宣告!
第一個故事「飛機雲」中的患者「岩龍」,只有小學六年級,
第三個故事「潮聲」的主角,佐藤俊治,42歲,
第四個故事「Here Comes The Sun」裡的中年媽媽,44歲,
最後的「那一天」系列裡的妻子、母親和美,44歲!

是不是,所有人都覺得距離死亡還很遙遠?
要到很老很老的時候,或者,至少是六、七十歲以後才要面對的事?
所以,總覺得自己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
所以,當面對自己的生死大限是在這麼年輕的時候,
總是覺得錯愕而無法接受?
但,是誰說每個人都一定能夠長命?或至少能健健康康活到六、七十歲?
我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大限之日而已~~
如果知道了,即使那真的是七、八十歲時候的事,
會不會,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時,會更加謹慎、更加珍惜?

對於如何面對死亡,這本書並沒有提供答案,
我也相信,這個問題是不會有唯一的答案的。
它永遠將因人、因狀況而異。
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答案,
適合A的答案,不見得就是適合B的答案。
所以這本小說所提供的只是一個個真實得就像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它提供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情描述,
讓讀者自己去心領神會、自己去體驗那樣的哀傷和無奈,
然後,答案,就在每個讀者自己的心中去尋找吧!
所以,儘管看這本書時讓我幾乎是從頭哭到尾,
但我還是很喜歡最後作者所提供的結論:
「思索本身就是答案。對死去的人是如此,對留下來的親友也是。」

所以,思索死亡也就是思索生存的意義吧!
一個即將死去的人,
是如何看自己的一生、想留下什麼給身邊的人、
最後想對摯愛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一個即將失去摯愛的人,
要如何珍惜手邊僅有的時間、如何走過最傷痛的那段日子,
而獨自存活下去的意義又是什麼?

就像日劇「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一公升的眼淚」、「愛之歌」
以及其他許多與死亡主題相關的作品一般,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想像與體會的空間;
然後,也像這些作品一樣,
它裡面其實談的不只是愛情、不只是親情、
它背後所觸及的,應該就是以死亡這個終點為起點,
重新回過頭來看待生命與生活這些事吧~~~


~~~~~~~~~~~~~~~~~~~~~


我現在的閒暇時光,有完整的大段時間就會拿來看日劇,
有零碎的、短暫的安靜時間就用來看書!
所以,我現在最常看書的場合是在每週兩次出去洗頭髮的時候、
還有同樣是每週兩次,出去看中醫、坐在候診椅上等候醫生和等藥的漫長時間。
另外,我也會在上班中的晚餐時間,帶著書到咖啡館去邊吃邊看,
或者,有時候,出去購物、與朋友約會時,
我都會帶著書出門,在等朋友時、購物中間的休息時間,
把書拿出來,接續著前一次看書的心情,繼續往下讀。

看這本書,卻完全無法在這些公眾場合看下去!

其實,這本書的文字非常淺顯,沒有太多的形容詞句、沒有太多的辭藻堆砌,
有的就是一個場景的簡單描述、幾個人物的生活對話,
再日常不過、再平凡不過,
但是,對我而言,它卻是因此真實而深情!

一開始,我總是拿著這本書出去一邊洗頭一邊看,
看著看著,眼眶就不自覺盈滿淚水!
我低著頭,不敢抬起來,怕被洗頭小姐看到了,以為我發生了什麼事!
因此,我只好闔上書,假裝閉目養神、其實是要整理自己的情緒。
等到覺得心情稍微平復了,打開書繼續往下看,
讀不到兩頁,淚水又重新湧上,心情再度洶湧起來,
於是,只好再度把書闔上,眼睛閉上,等待淚水流回心裡 .........
又一次,我帶著書去中醫診所候診、等藥,
同樣丟臉的事情又發生了~~
這次可是要面對一整排與我面對面排排坐的患者呢~~
我只好闔上書、深呼吸、整理情緒,
覺得可以了再打開書往下讀,
然後沒多久,果然又不行了~~眼淚又快要潰堤了~~
這樣的狀況一再發生,
於是,這本書成了讓我無法帶出門的小說~~
這,還是第一次.......

或許,人到中年,
開始慢慢經歷了一些自己的、身邊親友的生老病死後,
才讓我變得心腸越來越軟、心情越來越脆弱吧!
許多的日劇、小說、電影,
太多可以感同身受、彷彿親臨的場景和心境,
讓我年紀越大、越是無法承受這樣的生離死別。
然而矛盾的是,「生‧死」這個課題,
卻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而必須時時面對而且次數、重要性都與日俱增的課題。

也許,看著這樣的書,雖然悲傷,彷如預習,
因此,似乎也對害怕面對這樣的課題的我,
帶來些許積極思索之後的療癒效果吧~~
希臘戲劇中有所謂catharsis(淨化)的理論,
大概多少也是這樣的作用吧!

下面這個是題外話了!
我並不喜歡中文版的封面。
太過黑暗太過沈重,暗沈的色調不留一絲空白,讓人沒有喘息的餘地。
雖然裡面的故事確實是如此沒錯,
但是我更喜歡日文版的原版封面,
美麗而含蓄的草葉飾紋、淡淡的明亮的黃色為底,
然後,有大片的空白,比較能予人想像的空間,
而那淡黃底色,也似乎有撫平人心、帶給人悲傷之後猶能仰首向上的力量!
就彷彿是書中最後的結論,
也請容我在這裡重複一次:
思索的本身,就是答案~~吧~~~


Mesothelioma Asbestos, Mesothelioma Cancer, Malignant Mesothelioma, Mesothelioma Attorney.
Mesotheliom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