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一口氣看完唯川惠的另一部小說「永遠的途中」。
這本小說完成於2003年,與前作「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一樣,
節奏明快俐落,非常順眼易讀,所以我只用一個下午就將整本小說看完。
但這不表示這是一本只能用來打發時間、不費腦筋的閒書,
唯川惠用她一貫銳利精準的文筆,三兩句話就完整而清楚地點出主題,
所以才能成就這本雖然看起來輕薄短小,
但其實讓人看完餘韻不斷、發人深省的作品!
比起2002年獲直木賞的“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
「永遠的途中」同樣講的是日本兩種現代女性類型的生活與心情對比,
但它的時間跨距拉得更長,觸及的女性生活面向更廣更深。
「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只是以萌與琉璃子25年手帕交的友情作為背景,
故事講的其實是發生在這兩個女子三十歲時短短幾個月間的生活經歷。
「永遠的途中」則是透過篠田乃梨子和伊田薰這兩個完全不同典型的粉領族,
由於同時都愛慕同辦公室的笹原郁夫,
兩人從此展開了一生彼此暗自較量、衡量幸福的競賽。
其實,與其要說薰和乃梨子是不同類型的現代女性,
倒不如說是選擇與境遇造成了這兩人在後來一生中逐漸走向兩個極端。
同在一家公司裡工作,相同的年紀,
這兩位說不上知己、但還算是好同事的女子,
本來都是工作上有點能力、但其實也嚮往婚姻家庭的人。
後來由於薰先發現乃梨子也和自己一樣暗戀上了同事郁夫,
於是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向郁夫表白,接著兩人順利交往,進而結婚。
薰婚後就和大多數日本已婚女性一樣,
辭去工作擔任全職家庭主婦,全力支持丈夫在外打拼事業。
這中間郁夫經常在外拈花惹草,但薰總是選擇漠視或原諒,專心相夫教子,
這一家,對於常看日劇的我而言,
幾乎已經是日本現代家庭的典型代表了。
另一方面,乃梨子工作表現比薰更勝一籌,雖然也嚮往婚姻與家庭生活,
但在尋尋覓覓的幾段愛情中,卻總是無法如願。
乃梨子就在一路這樣且戰且走的情況下,
不知不覺發現自己這輩子終究只有事業而沒有婚姻了。
唯川惠在這部作品中以這兩個女子的年齡作為章節的分段,
整部小說就以27、30、33、39、42、47、52、60歲為八個生命剖面,
每個章節都有這兩位女子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心情,
也透過這兩個人幾年來聯絡一次的短短交集,
作者讓我們看到因為一個男人而隱隱相連的這兩名女子,
其實多年來對於彼此曾經暗暗對立、從此越來越截然不同的生活選擇,
有著悠微的在意和難以言喻的複雜感受。
她們一方面對自己所身處的際遇有時後悔有時慶幸,
一方面也注視著對方,虛榮地暗自較量現狀,
希望對方總是過得沒有自己好,同時還希望得到對方的讚美和羨慕。
然而,卻也由於自己生活中存在著種種遭遇與困難,
終究還是對對方抱持著既同情又忌妒的矛盾態度。
這兩個人的交談,永遠都是在看似平凡簡單的對話中暗自比較,
從對方的言詞和眼神中不斷忖度著這中間的虛實,
然後藉此衡量著自己與對方的幸福指數。
這樣的競爭關係,終究在走到60歲時,
彷彿是看見自己的終點似乎已在不遠的前方,
又彷彿是終於發現每個人畢竟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得必有失,
這兩個較量了一輩子的朋友,
才終於能夠坦然面對對方,笑看這一路走來的一切紛紛擾擾,
然後,開始毫無芥蒂地、真心誠意地,成為親密的好友,把酒暢談~~~
在「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裡,
萌與琉璃子是因為彼此個性上的明顯差異,
而在這段手帕交的情誼中,有著既相反又互補的特質。
到了「永遠的途中」,薰和乃梨子則是因為自己的選擇和際遇,
造成了往後一生走向的兩極化。
相較之下,我自己覺得「越」的整體鋪排較為戲劇化,
畢竟在現實生活中要找到像琉璃子這麼極端任性的人還真是不太容易。
「永遠的途中」則可能更接近生活中的現實。
比起個性的巨大差異,
它凸顯的是人的選擇有時候才是決定一生內容的關鍵因素。
而在那樣的選擇之後,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才是幸福與否的那把鑰匙。
看唯川惠的作品,一直讓我對她的許多描述心有戚戚焉。
身為現代女子,對於兩性對於愛情對於婚姻對於工作對於生活對於自己,
會有的、曾有的許多體會和感受,快樂的憂傷的憤怒的彷徨的迷惘的.....
彷彿在她的小說裡,可以找到共鳴與理解,
縱使那些自己想掩飾的部分,她也毫不虛假地呈現給妳。
她的小說,某種方面而言,大概是很多現代女子的心靈知己吧~~
我想我可以合理地懷疑,唯川惠應該曾作過非常細密而深入的田野調查,
不然,她就是個本身對社會趨勢、女性心理觀察極度犀利敏銳的人。
否則,
要說「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是她個人的社會觀察與分析還說得過去,
但這部「永遠的途中」在不同類型女人分齡階段的不同心情不同感受,
她依然可以寫得如此貼近真實而且極為細膩入微,確實讓我極為佩服!
如果要單從小說作品來比較,
我喜歡「永遠的途中」更甚於「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
因為它探討的女性心理層面更寬廣且深入,而且好看度不輸一部日劇。
喜歡日劇「間接戀人」的,我再推薦這部作品給大家喔!
(關於唯川惠的另一部作品,請參考拙作:「間接戀人 -- 成人的非童話」)
下面有一些我覺得不錯的文句摘要,分享給大家~~
27歲
*假如輸得一敗塗地,或許還能乖乖地認份。
偏偏就是差一點的落敗,才叫人心有不甘。
*總覺得為工作而活的女性有一種悲壯。
30歲
*或許婚姻的結局,大家都是一樣。
儘管當初心裡想「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有著與眾不同的未來」,
日常生活卻不留情面地逐漸毀壞。
於是整天像念咒語般地不斷重複著「怎麼會是這樣呢」。
*老實說,乃梨子聽了母親說的話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感覺好像是被父母給了一筆分手費似的。
弟弟結了婚,老家改建後,那裡從此乃梨子進門就不能喊說「我回來了」,
而是必須改口寒暄「大家好」。
光是想像,心情便很落寞。
33歲
*表面上兩人的交談似乎很熱絡,但用完餐、互道再見後,薰突然覺得很累。
所有的話題或多或少都有點搭不上線,
為了故意裝作若無其事,實在很費心力。
見到久未碰面的乃梨子,
讓她深深感受到一個埋首於工作的單身女子自然散發出的獨特「尖銳」氣息。
言語之間難掩諷刺的鋒芒,給人一種情緒暴躁、欠缺女性該有的溫婉印象。
光憑這一點,薰也知道乃梨子目前的處境有多困難。
曾經聽到她在職場上風光,還擁有年輕的男朋友時,薰不禁感到一陣心慌;
如今看到這樣的乃梨子,薰覺得放下一顆心了。
人生本來就這樣,哪有盡如人意的。
自己不適合那種提槍上戰場的生活,還是像現在這樣最好。
39歲
*四十歲,聽起來自己好像已不是女人,而是另一種生物。
42歲
*年輕時認為四十二歲已經是夠成熟的大人了。
氣定神閒,不會為一點小事而大驚小怪;
凡事平心以對,達觀笑看人生。
然而現實卻不是那樣。
成熟長大的只有年紀,骨子裡的自己幾乎和年輕時沒有太大差異。
........
但是另一方面又感覺還沒有完全喪失自我。
.......
只要稍微打扮一下、只要身材再瘦點、只要去護膚一番、只要有時間,
我還年輕呀!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本身就已經證明自己是「歐巴桑」了。
*薰並不希望乃梨子失敗,自己並非那種卑鄙的人。
只是就算一點點也好,自己也能成為讓乃梨子羨慕的存在。
.......
乃梨子的事業和薰的家庭。
將這兩者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似乎不太公平,畢竟是不同次元的東西。
不過這樣也好,彼此都有讓對方羨慕之處。
*薰期待乃梨子說出羨慕她的話,乃梨子果然也說了。
可是薰卻一點也不高興,
甚至覺得對方的意思是「既然妳想要就說給妳聽」,
讓她有種受到侮辱的感覺。
47歲
*兩個人像處理易碎物一樣地看待這份感情。
如果感情深厚到不管吵得多兇也不會分手的話,應該就不會擔心吵架吧。
不能吵架意味著這段關係的脆弱。
*扮演母親角色的時間已經開始倒數計時。
一旦結束後,自己該做些什麼才好呢?
*石野曾說乃梨子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存在」。
這一點乃梨子感覺很高興,
但也不忘隨時提醒自己:「可是並非有負責任必要的存在」。
52歲
*沒有和家人商量就不能決定事情的自己究竟算什麼呢?
.......
薰能決定的,充其量不過是買哪一種新的冰箱等瑣事。
對於自己的人生如此重要的問題卻不能作主。
60歲
*(下面這是薰的女兒沙織所說:)
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除了自己別人是不知道的。
.........
現在的我根本無法考慮到結婚。但也不是說就決定一輩子抱持單身主義。
如果有合適的人出現,也許會結婚吧;但也有可能遇不到那樣的人。
只不過我不想靠著那一點若有似無的期待過一生。
在那之前,
我想讓自己變成遇到任何事都能靠自己的雙腳踏穩、邁出腳步的人!
*活得越長久,才發現人生中的好壞逐漸失衡。
還以為好一點是八勝七敗,差一點是七勝八敗吧;
不料越是走到盡頭,失敗卻接連不斷。
..........
不管過著怎樣的人生,大家的終點其實都一樣。
薰不禁覺得有些好笑,又覺得有些可悲,甚至有種安心的感覺。
「如果能夠活到女性的平均壽命,那就還有二十五年呀.....」
是長還是短呢?唯一能確定的是生命已經像這樣走到倒數的階段了。
*有時自己會隨意地想像另外一種人生,然後忌妒起那一個人生。
感覺好像竟然輸給了那個其實沒有活過的人生一樣。
其實那樣的人生根本不存在,人生只能活一次呀。
*有時候外界也會對單身的自己投以同情的眼光,
乃梨子自己與其說是有悲壯感,最近反而覺得落得輕鬆自在。
孤獨的老後。
年輕時有多害怕這樣的未來。如今只好順其自然。
就算想法再悲觀,也改變不了現狀,不如樂觀地生活下去才有收穫!
畢竟人終究難免一死。
*今天已逐漸向昨日靠近了。
一路走來的所有時間,就這樣都變成了昨日。
而且今天如果沒有變成昨日,所謂的明天也不會來臨。
畢竟還只是在途中而已。還在人生的半路上。
Dubai Real E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