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片尾這個畫面,構圖、色調、光線、道具,
                                   就視覺風格而言很具本片的代表性。)

* 前言

去年此時一口氣看了好多個以「東京鐵塔」為名的作品。
說是好多個,但其實全都是從中川雅也的自傳體小說--
「東京鐵塔:老媽與我,有時還有老爸」延伸出來的影像化作品。
從日劇特別版(大泉洋、田中裕子)、電影版(小田切讓、樹木希林)、
日劇版(速水茂虎道、倍賞美津子),
一直到原著小說版後來也拜同事之賜都看了。
然後我這次看的是完全不同的成人版「東京鐵塔」(黑木瞳、岡田准一)。

一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才覺得這是最合我胃口的一部東京鐵塔啊~~~
詩意、浪漫、其中依然還算說出了一些東西,
算是編導演俱佳的都會愛情電影。
(好啦好啦~我知道我很龜毛,要看一部愛情片還要求要言之有物,
  我知道我真的很無聊啦~~~)
不過,在這裡先說囉~~
之前的東京鐵塔是親子版,適合闔家觀賞,
至於這部嘛~~~這可是成人的不倫戀版,鏡頭有些香豔刺激,
小朋友就別看下去啦~~~


               *  很有「質感」的電影版  *


這個「東京鐵塔」出自江國香織的原著小說「寂寞東京鐵塔」。
書我早在2004年就看過了,結果看完到現在早就忘了細節,
只剩下主結構還大致記得。
於是接觸這部電影時幾乎等於是看了一部全新的作品。

先在這兒說一聲,很替這部電影覺得不平的是,
廣告上大都宣傳這部電影是大膽呈現情慾糾纏、性感熟女激情戲碼云云,
講得好像這部電影像是A片一樣.....
哎~~這樣吸引來的票房,會是這部片子原本設定的觀眾群嗎?
我猜,帶著醉翁之意的觀眾看了這部戲應該很失望,
因為大膽鏡頭比起A片根本就含蓄太多,尺度也不夠開放,
所有的親熱場景全都是點到為止;
至於我覺得應該會對這部電影很有感覺的都會熟女(例如我....)或熟男,
則恐怕會因為這樣的宣傳而興趣缺缺,
導致與這部其實很詩意的愛情作品失之交臂了~~

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年熟女與二十歲上下年輕男子的戀情。
透過小島透(岡田准一飾)和耕二(松本潤飾)這兩個高中就在一起的好友
各自與兩位熟女(黑木瞳、寺島忍飾)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戀情,
探討兩對同是年下之戀的相異本質和這四人迴異的個性。
雖然內容著重在中年女子和年輕男子的不倫戀,也有一些大膽場景強調情慾,
但其實對於中年已婚女子孤獨心靈和天真的浪漫情懷也有頗深刻的描述。

很想講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攝影確實很用心。
有些畫面漂亮到讓人讚歎,鏡頭的取景、光線、角度真的有用心去思考。
很多場景在優美得有如廣告畫面之餘,
依然能傳達出蘊含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大量透過窗戶或玻璃由上而下或由外而內的偷窺角度,
凸顯了不倫戀情危險的氣味和阻隔重重的距離感---
酒吧中一整片玻璃隔著不斷如瀑布流下的水牆,
玻璃的這邊是渴望著情人的透,
玻璃的那邊是正在接丈夫電話的詩史。
畫面中,有透對詩史的傾慕、有詩史對丈夫的欺騙、有詩史對透的歉疚....
所有複雜的情感全在這樣一個畫面中精準傳達~~

另外一場戲,
透過滂沱大雨中模糊成一片的窗戶向屋內拍攝透與詩史的偷情畫面,
構圖、畫質漂亮得像極一幅以細微色點構成的印象派畫作。
這樣的鏡頭同時傳達著心中紛亂無助卻又渴求浪漫的愛情,
以及兩情相悅之際依然阻隔著無法跨越的心理界線......
(很抱歉我的截圖畫面一經定格,
   已經無法呈現影片中雨水滑落時和下圖櫻花飄落時的動態美感.......)

而在地下停車場裡技術笨拙但橫衝直撞的紅色小車、尖拔的煞車停頓聲,
呈現出中年女子喜美子輪廓分明、天真直率而又備受壓抑的熱情.....

電影裡還有著小說中不曾出現的佛朗明哥舞蹈場景。
這是喜美子閒暇時的興趣,原本小說中只提她在學跳舞,
但電影則具體鎖定在這熱情奔放、爆發力十足的佛朗明哥舞。
這真是個精準絕妙的安排!!
這種舞蹈有著急促而強烈的節奏、充滿力道而外放昂揚的舞步,
加上激情洋溢的音樂、華麗奔騰的吉他伴奏,
這簡直就是喜美子、耕二這對戀人角色特質的最佳象徵!!

很喜歡電影裡諸多如此細膩的安排,
舉凡道具、場景、色調、音樂選擇、演員特質都在這樣的統一調性下,
將整部作品的氛圍烘托得恰到好處,
同時充滿了都會成人低調詩意或內心浮動的兩極風格。

       
               *  演員與角色  *


說到演員和角色,我真的覺得這部戲的製作很用心。
透和詩史這對戀人同樣有著細緻安靜的質感。
藉著欣賞詩史喜歡的音樂(拉赫曼尼諾夫、馬勒)、文學(Graham Greene)、
啜飲詩史喜歡的美酒和法蘭絨濾布咖啡,
透讓自己時時沈浸在詩史華麗優雅但帶著些許憂鬱的世界裡,
藉以接近詩史的靈魂......
這樣一對戀人,找岡田准一和黑木瞳來演真的很準確。
這兩個人細緻小巧的五官中帶著些許壓抑的特質,
岡田年輕但是帶有貴族般的氣質,
演起小島透這個角色,不用多說什麼話就已經很對味。

再來是耕二和喜美子。
這是一對沈浸在肉體愛慾歡愉的情人。
喜美子在家庭中不被重視不被理解,
滿腔的純真和熱情被壓抑過頭而如同煮開的熱水般爆發開來。
耕二的挑釁輕佻和過於自信的態度也是個輪廓分明的個性。
這兩個人的特質就是肉感飽滿,率真而衝動。
寺島忍演活了這個還帶著點稚氣的三十五歲主婦,
松本潤的表現也很傑出,外放的風格很適合他如國王般的霸氣特質。

這兩對戀人一冷一熱一靜一動,
四個人相異的背景和個性,在電影中交叉演繹著不同的情感故事,
對比極為鮮明,
交織的節奏讓整部電影非常明快流暢。


               *  小說與電影  *


說老實話,幾年前我看這部小說時,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江國香織的筆調淡淡的,有著都會女子乾淨簡潔的特質,
段落間總是帶著有點距離、有點淡漠的冷靜和旁觀,
她在行文間常有一些特別的語意停頓,
細細讀來會讓我產生一種與現實世界稍稍隔離的詩意。
然而這部小說又是從兩個二十歲大男孩看出去的世界,
於是作品的調性變得有些像是這裡一筆、那裡一劃,
有點無關緊要的散漫。
當時看完這部作品,總覺得,嗯~~還好而已~~
並沒有真正進入到我的心裡去~~~

然而這樣的作品到了編劇中園ミホ和導演源孝志的手裡,
透過音樂、色調、光影、劇情重組、簡潔對話的精密安排,
整個故事脫胎換骨。
它不再只是兩個年輕男子的情感故事,
作品重心更轉而切入熟女內心,挖掘她們情感上的空虛、心靈的孤單。
雖然著墨不多,但幾處描寫都讓我覺得內心確實被觸動了。

所以,這會不會是年齡的問題啊?
小說版可能更適合年輕小朋友看,而電影版就真的是適合我這種熟女看啦?!



                *  片尾曲與配樂  *


整體而言,我絕對是喜歡電影版多過小說版很多的。
不過對於電影版最後的結局,實在是太過於浪漫(尤其是台詞),
反而覺得不夠真實了!

作品的收尾本來就是很難的一件事。
寫過頭了,會覺得辜負了前面的美好;
寫得太平淡,又覺得虎頭蛇尾、頭重腳輕。
小說版結局看似平凡但又彷彿可以這樣一直走下去的想像空間倒是讓我喜歡,
很有餘韻;
相對而言電影版的結尾就覺得不夠自然,戲劇味稍微重了些.....
然而,我很喜歡最後及時帶進來的片尾曲---山下達郎的"Forever Mine"。
他清亮但又帶著一點低調壓抑的歌聲,還有很美很浪漫的旋律,
馬上就為這個有點弱掉的結尾扳回一城,多加了好幾分回來~~~
有趣的是,這個情形也同樣發生在「無薔薇花屋」的結尾。
「無薔薇花屋」整齣戲我都很愛,但最讓我覺得礙眼的就是它的結局,
實在是浪漫童話到了完全不自然的境地。
但是就當我覺得這個結局真是整個破壞了全劇的整體表現之際,
山下達郎的歌「ずっと一緒さ」也是適時切進畫面,
拯救了這個結尾的頹勢.....
我只能說,這兩首曲子還有山下達郎憂鬱的歌聲真的很合我的頻率吧~~

再來要特別提到溝口肇的配樂。
在此之前其實我對他的音樂並不特別熟悉,
然而這部戲的配樂真是搭得絕妙啊~~
帶著都會風格的淡淡爵士味,還有幾首以鋼琴和大提琴主奏的曲子,
總是溫柔的、有著淺淺的抑鬱,
如靜謐湖中的漣漪慢慢在心裡漾開一圈圈美麗的波紋,
沒有太多激情,更多的是壓抑在心頭的哀愁....
嗯~~很合我的口味呢~~我非常非常喜歡!
尤其其中有一首改編自拉赫曼尼諾夫的經典片段,
主奏樂器由鋼琴改成大提琴,
主題旋律的線條拉長了,更有綿延深遠的味道,真是一大驚喜!!
溝口肇原本就是主修大提琴的音樂家,
這次在這張OST中聽到幾首以大提琴為主的配樂都讓我非常喜歡,
非常推薦這張CD喔!


                 *  結語  *


雖然這部作品所觸及的年下不倫戀情頗具話題性和爭議性,
但是電影本身確實是拍得很成功的。
有些愛情片拍得雖然唯美浪漫,但總覺得故事很空洞,像是空中樓閣,
禁不起對於內容、腳本或其他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
但這部「東京鐵塔」倒是讓我很驚艷,
在對白、腳本、人物乃至各個製作環節都很禁得起檢驗,
所以,想看還算言之有物的浪漫愛情片的話,
這部作品我蠻推薦的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kuai 的頭像
    sakuai

    讀日劇、過生活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