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Blue 心得還在難產中....嗚嗚~~好想躺在地上打滾喔~~
     就先拿這篇有點打混的抄書筆記墊檔囉~~囧)

前一陣子看完這本書。
全書就是一個台灣家庭因為工作移居芬蘭後,
媽媽用心觀察孩子們受教育的環境、親身採訪芬蘭各地學校、師長的實錄。
內容非常樸實無華,很忠實地呈現芬蘭這幾年的基礎教育理念與落實現況。
而很感動的是,
我在這本書看到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
那就是,芬蘭這樣一個北地小國,因為人口太少(僅五百三十萬人),
知道自己禁不起任何的社會負面成本,
禁不起各族群的疏離、猜忌與階級化所帶來的衝突和不安,
所以不取巧不躁進,以長遠的眼光腳踏實地培養每一個孩子,
真正從基礎教育做到族群融合、做到有教無類。
這樣的內容,再對照今日的台灣社會風氣,其實讓我有許多無言的嘆息...
台灣社會裡,已經有許多層面只剩下激情而沒有理性,
只剩下意氣之爭而沒有實質意義了....

嚴格說起來,這本書其實很平鋪直敘,
若非家中有小朋友的父母或身在基礎教育界的中小學教師,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有些部分很枯燥無聊,有些資訊太過瑣碎,
但其實書裡面提到的一些主題概念,我覺得還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
對關心基礎教育問題的人而言,這本書其實還是頗值得一讀的~

下面是我自己從這本書中摘錄的文句,
很想放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


【書摘】

芬蘭公立學校沒有制服
「錢要用在對教育有真正意義之處,
  有沒有制服,與教育和學習成果真的無關。
  如果制服只是為了好管理,那學校的教育目的,
  不就變成是先求管理得好,第二順位才是關注學生的學習嗎?
  .....
  請問,教育的根本是什麼?」


何謂先進國家?
「他們的人民與城鎮,從表面上來看,
  還真不具備亞洲習以為常的“競爭力“模樣,與先進繁榮的表象!
  但這些年來,我發現,
  其實“進步“並不見得都可以用我們習慣的概念與模式來評估,
  應該平實的去看一個國家與人民水準的平均值,
  而不是去談論與探究任何特殊建設與特別培養出來的成就。」


芬蘭的教學過程「先見林,再見樹」
「如果在“見樹“的過程中,反覆再反覆的練習、考試,
  而最終目的是要能壓倒周邊競爭者,
  那學習與教育啟發人性良善的層面,以及希望培養終身學習的目標,
  反而在還年幼的階段,就從制度面上去否定了,
  甚至進而抹煞了學生對任何一門課的長期學習興趣,
  與持續了解的動力。」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芬蘭及北歐早早就體認到,孩子一旦跟不上學習,
  如果不從制度面上去特意照顧和鼓勵,那學習與教育就不平等、不均衡,
  最終就是整個社會都要為這些長大之後的孩子們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

  更糟的是這些國民素質缺口,即便再投入更多的資源矯正或改善,
  效果都有限了。」


人生不是跑百米而是馬拉松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
  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
  一段一段的機械式操練,固然會讓孩子們一時之間在分數比個高下,
  但對啟發與養成一生的學習樂趣毫無幫助;
  只讓大家在害怕輸在起跑點的陰影籠罩下,
  反而看不到學習過程一片片美麗的學問森林。」


芬蘭的「不讓一人落後」與台灣的菁英式觀念
「芬蘭的第一線教師以及各專業領域教育研究機構的學者們
  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
  小國如我,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和失衡。」
「而台灣卻是從何時開始,犧牲了一批又一批原本還充滿學習希望,
  未來可能另有所成的孩子。
  而我們世世代代的家長、社會和學校,竟成了間接的“劊子手“,
  活生生養出一批書讀得很好的學生,
  去取笑別人不會念書、不愛念書、沒有出息!」
 

計程車接送上下學
「住在郊區的學童,住家散布廣闊,
  又因為區域內沒有便利的大眾交通工具,
  所以郡市當局為了讓孩童接受國家義務教育,
  因而提供計程車的上下學接送,費用由郡市政府負擔。
  在芬蘭,憲法保障國民受教育的權利,因此提供教育資源,
  包括了適當的學生交通安排,就是政府應盡的義務。
  ......
  這不是奢侈,不是浪費,而是一種國家對善盡教育義務的用心與付出。」


俄羅斯與芬蘭的歷史課
芬蘭與俄羅斯歷經兩次艱苦血戰,現在又是商業貿易交往頻繁的鄰國,
對於普遍知俄、厭俄卻又不得不與這個大國保持一定關係的芬蘭人而言,
當必須面臨鄰國移民人口入住或與本國人聯姻時,
歷史糾葛的複雜心態可想而知。
在緊臨俄羅斯邊界的拉彭蘭塔市,作者特別問到了當地中小學老師和校長,
「教授歷史課時,是否會遇到困難?
  這些學校的師長們笑笑地說,
  當然會啊!可是別忘了,他們和他們的子女現在是在芬蘭的領土內,
  要學的,就應該是芬蘭的觀點。」


芬蘭認為未來教師需要的能力
「芬蘭最新的大學教育系所招生改革是“心理測驗“。
  芬蘭教育界普遍認為,一位適合此項工作領域的人,
  比任何一名高中成績滿分的畢業生都來得重要。
  ......
  最優秀的學生通常不見得會是最好的老師
  ......
  他們所需要的不是只會念書、考試,
  卻不問世事、不知與人相處的乖學生或成績好的學生

  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見解、有自信、有互動力、有包容力,
  而且還必須是可以再塑造的學生。
  因此從2008學年度開始,芬蘭全國教育系所決定不再看任何會考的成績,
  要考核的是這群未來老師的理解力、包容心和潛能。
在和約瓦斯曲萊大學教育學院副所長訪談中,該校提到了
「那些高中時期考試分數高、學業優異的孩子,多半念書成績一向很好,
  但在校期間通常不見得能瞭解書念不好時的困窘。
  所以當了老師之後,也不見得對學習能力和成績較為落後的學生們,
  能給予更多的同情、包容,或是能以同理心循循善誘.....」
「任何說出自小就認為將來志向非要當老師不可的孩子,
  其實也讓教育系所師長們很害怕,因為這些學生已經在心中築了一道牆,
  把自己和現實生活框架分成裡外兩個世界,
  這樣反而容易被日後教學環境中的各項實際狀況和問題所打敗。」


要平等?還是菁英?
「我們不需要創造出一個無法融入社會的天才,
  我們要的是能與大家相處的人才。
  .........
  資優聰明固然好,但是只有一味的追求智力,
  卻缺乏與朋友、同儕互動能力的孩子,其實是失敗的教育

  .........
  聰明的孩子可以選擇跳級,可是他們社會適應能力準備好了嗎?
  他的情緒管理能力,夠成熟了嗎?
  .........
  只有智力領先,但卻不夠全方位成長,那是不對的。」


小國的自信心
作者以自己的家鄉台灣為例這麼寫著:
「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的人口數或領土面積都不大,有些還比我們小得多。
  ........
  很為芬蘭慶幸的是,他們沒有因為鄰國的強大,
  而忘卻發展自己小而美的特色,走著穩健的自我發展之路。
  ........
  如果永遠只是沒有自信心地緊緊追隨著一個又一個“巨人“的身影而走,
  那絕對難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因為跟得再緊,別人永遠當你是小弟,無法成為站上台面的一哥
。」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作者:陳之華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5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