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圖文不符的日本藝術家HASHIMOTO NAOKO在台小展)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這篇文章我藏得有點久了~~
前半段的書摘其實是早在今年初就打字打好了。
當時因為其實就只是純粹抄書,
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內容,
於是想想,就放著吧~
存在隨身碟裡給自己看就好。

時間輾轉到了現在,十月中了,
剛剛上網查詢一些書,
想買的,想借的,
一本本看著網路上的介紹時,
就看到了一些蠻心有戚戚焉的段落~~

在一邊記下來的同時,
就一邊想起了年初時自己先用手抄,後來再打成文字檔儲存下來的內容。

會聯想起,是因為內容的性質很像....

這樣的聯想,源自於下面這件事:
我看心理諮商很久了。斷斷續續地...
一開始是因為罹癌對我的情緒帶來很大的影響,
後來越談越深,
挖掘出了我對原生家庭的許多不滿與怨懟,
才發現這應該、或許是讓我長期壓力大到破表大到讓我生病的源頭....
2.jpg  
於是我開始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
想多知道是甚麼樣的成長過程和經歷塑造了現在的我、導致了我現在的狀態...

去看諮商,多接觸心理學的相關概念,
某種程度幫助我在近幾年不斷不斷遭受打擊和深陷困境時,
彷彿還有一條救命索讓我可以拉著,
不至於墜落無底深淵....

上一篇文裡我提過,太過理論的書籍我看不下去,
所以接觸的大多都是屬於大眾心理學的範疇。

本文是從我比較近期看的書裡摘錄出來的部分內容~
會摘出來,一定是因為讓我很有感觸,
很貼近我,打動我,或者點醒我~~
 
整理成文字檔,本來並沒有打算公開貼上來的,
但最近想想,其實,
從這幾年來與朋友之間的聊天裡,
我發現大家或多或少也有相近的困擾或困難;
也許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將我接觸到的概念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讓更多人多一些些對自己或對他人的理解~~

所以,這就是這篇文的源起了。
以下,是我的兩段書摘文:
3.jpg  
-----------------------

Jan. 2019

深夜,放著很療癒的放鬆音樂,
打開去年的手帳,
翻到後面的筆記頁,
裡面有我去年閱讀時記下的書摘。

本來想,
就讓去年的災厄跟著這本手帳一起成為過去吧!

但是看著這些自己一筆一畫工整寫下的字跡,
深深知道,這些書摘,
還是我今年,2019的功課。

那麼,就讓我換個方式,
一鍵一字地放在這裡,
隨時提醒自己吧!

 
*好好對待你的身體,
 讓你的靈魂想要在你的身體內安住。

         ~~不受傷的練習


*不是別人傷害你,是你自己選擇了受傷。
 受傷只是一種選項,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不受傷的練習


*我們無法改變對方,
 對方會為了甚麼事(原因)有怎樣的反應(結果),
 都是對方的自由,對方有選擇的權利。
 但對於新的原因,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反應。
 我們的反應將成為影響對方反映(結果)的起因。

         ~~不受傷的練習


*與其勉強自己改變情緒,不如先調整言行。
 暫時擱置情緒,採取會帶來好結果的言行,
 這比什麼都重要。

         ~~不受傷的練習

5.jpg  
*勉強自己消除「不悅的心情」,
 正是造成惡性循環的根源。

         ~~不受傷的練習


*不被「情緒本位主義」操弄情緒,
 以「目的本位主義」採取行動即可。
 轉移注意力的箭頭,就可以改善你的不悅或不適。
 注意力就是翹翹板,一上一下,左右傾斜,
 或是像指南針的指針那樣搖擺不定。
 這種愈是在意,感受愈強烈的情況,
 是為「精神交互作用」。

         ~~不受傷的練習


*當情緒出現動搖時,過一段時間後自然會恢復平靜,
 倘若此時被「消除心態」困住,只想趕快處理,
 反到會覺得很嚴重。
 與其想辦法處理當下的狀況,
 先靜下心問自己「我在做甚麼?」
 然後想著把意識箭頭往外推。
 把「得想辦法處理情緒」的念頭轉換成活動身體,
 試著去做現在做得到的事。
 別再去想痛苦的事有多少,
 全心投入於現在真正該做的事。

         ~~不受傷的練習


*與其把「不要一直煩惱」當成課題,
 持續去做些正面有建設性的事或興趣,
 反而簡單多了。
 比起消除雜念,不如馬上動手做可以做到的事。

         ~~不受傷的練習
 

*不把徹底消除煩惱當成人生目標,
 把力氣專注在想做的事。
 問問自己「想變得怎麼樣?」「想做甚麼?」
 然後朝著實現目標的方向積極展開行動。
 盡情去想像「理想中的自己」,
 全力支持自己變成那個樣子。
 假如有很想實現的夢想或目標,
 你更沒有時間去煩惱其他的事。
 為了實現自我,順從你的心,快快展開行動。

         ~~不受傷的練習


*我們活著的目的不是解決煩惱,而是實現自我。
   
         ~~不受傷的練習
4.jpg  

*別急著挑錯、認錯、指錯,
 提醒自己,或許這一切並非錯誤而是鋪排,
 你別急。
 再走遠一些,你會明白,
 生命中的美與愛。

         ~~愛自己,別無選擇


*痛苦不能避免,
 是否為此受苦,則可以選擇。

         ~~愛自己,別無選擇

-------------------------------------------------

Oct. 2019


關於「討好型人格」,心理學上是這樣描述的:「一個人應該以別人的
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別人為中心,也要假裝能做到。」總
而言之,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取悅別人。這樣的人
大多都助人為樂,總是盡心盡力地幫別人各種各樣的忙,甚至接受自己
能力之外的請求……即使自己很累很辛苦,但別人開心就好了啊。

「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認同感很差,他們的自信大部分來自於「他信
」──別人說我好,我才會覺得自己好。這就導致他們非常在意他人對
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的行為總是小心翼翼,變得患得患失,最終被外界
各種各樣的要求塑造成一個「盜版」的人,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過分討好別人,只會損耗自己的人生。

你有多討好別人,就有多委屈自己。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原生家庭和個人經歷有關。在成長過程中
,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一個人從小就缺乏自我價值感,他們對讚賞和認
可的需求很高,卻不知道該怎麼獲得,而「討好」是他們唯一知道和掌
握的獲取自我價值感的管道。就像前面說的妹妹銀珠,她從小就被送到
鄉下奶奶家撫養,七歲才回到父母身邊,發現身邊有一個公主般的姐姐
,不僅長得美、有才華,而且深得母親寵愛,於是她只好成為家裡那個
最懂事、最任勞任怨的孩子,因為她只有這樣做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和
誇獎。

          ~~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如果你整天為全世界忙碌不已,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到別人身上,
誰來替你成長?誰來替你生活?

          ~~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人最重要的,不是做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做自己。

          ~~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