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pixabay-302100.jpg   
第10章                       原諒和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的情況」,是指超出個人控制,而且會影響並形塑行為與特質的外
在因素。考量父母情有可原的情況,有時候會喚醒原諒的感覺,但再說一次,
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因此否認或是貶低我們痛苦的過去。

許多人太早考量父母的辛苦和不幸,而繞過或跳過自己的哀悼歷程,這通常會
造成過早決定要原諒,結果使我們發展停滯,仍然受到童年之匱乏所折磨。
我們把父母的痛苦提升到自己的痛苦之上,並以此打發自己的痛苦,就是把自
己未來能變得更完整也更有活力的人類的機會,交換成空洞的原諒概念。

我相信,在我們有一點點自我憐憫之前,不要太聚焦在父母的情有可原情況,
是明智的。同情父母的磨難時,如果沒有搭配一些自我憐憫,那反應通常就是
否認機制的一部分。

雖然我提了這樣的警告,但另一方面,以情緒為基礎去理解父母怎麼會做出這
些行為,的確經常與「是否真心原諒」有關。事實上,他們大多是糟糕童年的
受害者,而且最有說服力的情有可原情況是,他們也曾經被嚴重忽略或虐待。

......................
想像性地重建父母的童年

你可以盡可能詳細地想像父母的童年,來更加理解父母情有可原的情況。閱讀
歷史紀錄、觀看他們童年時代的紀錄片,還有從父母或親戚長輩那裡獲得的家
庭史,都會有幫助。家庭相簿是非常豐富的資訊來源,藉由研究父母和祖父母
兒時的照片,你可能會體驗到某些特別有開悟性的洞見。
pexels-aleksandr-gorlov-14727687.jpg   
……

想像性地重建父母的童年,有時候會刺激我們去哀悼他們的失落。透過讓
自己為他們而哭,並允許自己為其父母對他們的傷害而生氣,我們可能會體驗
到一種非常深刻的療癒,但這有時候很難做到,因為祖父母大多對孫子很仁慈
,雖然他們從來沒有那麼仁慈地對待自己的孩子。


諷刺的是,這種情況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有時候大過對我們的幫助,因為許多
人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得到他們從未得到的仁慈時,會有苛刻的忌妒反應。當我
陪伴著臨終的母親時,她一度悲痛欲絕,因為她終於表達了看到她母親對我提
供了她一直被剝奪的溫柔時的痛苦。

大多數人承擔著父母對於自己童年遺棄經歷的哀悼,而當我們哀慟地抗議父母
所受到的不公平苦難時,也是在支持因為祖父母的糟糕養育而失去了那麼多的
自己。當我們深深地為父母哀悼時,這種感覺可能會擴展成真心的原諒感。

......................

了解情有可原的情況,能減輕羞恥

試著了解是什麼原因使父母對我們施虐,還有另一個好處。這種推測有時候能
使我們看到,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事通常不是針對我們本身。....

父母對我們的不當對待,並不是反應我們有什麼本質性的瑕疵或不好之處,而
是人類沒有從過去學到教訓,而無知地重複類似行為的一個糟糕例子。即使我
們在各方面都超自然地完美,仍然會因為父母盲目重演自己的童年悲劇而受苦

pexels-pixabay-276272.jpg     
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事,通常是來自於強迫性重複的非故意表現,父母無意識地
重複與他們父母相同的虐待,因為他們通常處於否認和防衛之中,其情況就像
我們展開復原工作之前一樣嚴重。大多數父母沒有受到復原工作的觀念所啟發
,鮮少對於自己的忽略或具虐待性程度有所自覺,許多人甚至從不知道自己無
知地模仿的那種養育方式,也在以前傷害了自己。

……

當父母無法以孩子為榜樣和啟發來復原活力時,有時會以自己的活力被扼殺的
方式,去扼殺孩子的活力。當孩子開心吵鬧時,父母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無
法忍受自己失去的奇妙部分被反映出來。基於相同的原因,失能父母通常會因
為孩子仍然擁有完好的健康情緒表達,而感到怨恨不已。

有了這樣的了解之後,我們可以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應該被貶低的。那些針對
我們而來的怒火,通常與我們沒什麼關係;我們的經歷缺乏愛,不是因為我
們缺少價值,而是因為父母失去了愛的能力。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
pexels-johannes-plenio-1146706.jpg  
第11章                 原諒的限制: 情有可原的情況有時無關緊要

也許你非常痛苦地感覺不到釋放,
只感覺到你所抓住的巨大痛苦或憤怒的重擔。
溫柔地觸碰它,在這當中也要原諒自己。
原諒不是能強迫得來的,也不是能假造的

             —傑克.寇恩斐德

……

那些試圖操弄嚴重創傷的倖存者的罪惡感,要他們去「選擇」原諒的人,也是
在虐待倖存者。把一個嚴重受虐的成年小孩羞辱到去原諒父母,就跟施壓大屠
殺的倖存者要原諒希特勒一樣沒心沒肺。說什麼「如果倖存者不原諒,復原工
作(或心理治療)就不會有進展」,根本是在胡扯,對於許多人來說,事實完
全相反,他們只有在開始允許自己體驗健康的怪罪後,復原工作才會有進步。

對於某些人來說,除了體驗到「可怕的施虐壞人是不可原諒的」之外,並沒有
其他選擇,但這不必然會影響我們原諒他人或自己的能力。原諒不是全有全無
的體驗,我們可以復原並進化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輕鬆地擁有原諒的感覺
,而不必原諒怪物般的施虐父母。


要療癒過去遭受虐待的創傷,不必然要對父母有原諒的感覺;雖然原諒的感覺
能使靈魂欣喜,但是許多倖存者對於施虐者沒有任何原諒感,也能持續在復原
工作中進步。

倖存者越是多練習哀悼童年之失落和自我憐憫的重新撫育,就會復原得越好。

......................
 
原諒與怪罪的持續之舞

不成熟的原諒經常會落入假性的永久原諒,進而固化了否認狀態,我稱之為「
石化的原諒」(fossilized forgiveness);石化的原諒通常發生於我們決定
自己已經足夠聚焦在過去了,該走向永久性的無條件原諒的時候,而這個決定
經常是被羞恥和罪惡感給引發的,像是某個人告訴我們,我們一直「小題大作
」,以及對於過去太過執著。石化的原諒是我們把家庭的失能徹底逐出意識之
外,企圖以此補償自己的罪惡感。
pexels-nathalie-de-boever-1406842.jpg  
石化的原諒也經常被恐懼誘發。我們認為自己的哀悼太過強烈且永無止盡,於
是驚慌失措,而我們的結論是,自己的哀悼永遠不會到盡頭,於是宣稱父母被
原諒了,試圖以此永遠封住通往過去的那道門。

當我們這麼做,就可能會繞過傷得最重的童年創傷,因為它們通常是到最後才
會浮現的,而且不幸的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限縮與限制,就是由我們最需要
哀悼的未解決創傷所造成的。

雖然嚴重虐待案例的原諒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感覺通常稍縱即逝,因為很
少人能夠從長期虐待的傷害中完全復原。

雖然大量的哀悼已經帶給我大量的療癒,但我仍然偶爾得對抗遭到多年毆打的
後果,因此,即使我已經對父母有許多次的真心原諒經驗,但在情緒重現的時
候, 我無法對他們有原諒感。

……

再次提醒,處理情緒重現時的兩個重要工具:當情緒重現發生時,愛你自
己,並且純然感覺你身體的體驗。

......................

原諒可能掩飾情緒剝削

人是可以被原諒的;但該被怪罪的行為,就該一直被怪罪。

                     —賀比.孟羅

不幸的是,無論我們對父母的原諒感有多麼深刻且真心,都不會使他們自動變
得有能力和有意願去愛及滋養,尤其是施壓我們去照顧他們的那種失能父母。
石化的原諒會使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當「小大人」以及被索求愛,還
有幾乎不求回報。

許多失能父母陷在情緒發展過程中一種嬰兒般的過度索求階段,極度不願意放
棄當那個特別的人的角色。有些人放掉自己以前那樣的虐待做法,卻持續要求
成年小孩的注意力要聚焦在他們身上。

.....

當父母如此自戀地與我們互動時,就會在我們那被遺棄的舊傷口上撒鹽。當每
個「單向」的成人關係,都在傷害一直付出卻鮮少得到什麼的那個人,還能有
其他可能性嗎?



(續)

(本文照片皆取自Pexels網站)


關於本書之我的感想文
閱讀小感想兼抱怨一下翻譯: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




本書全名: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讀冊網頁

作者:彼得.沃克

出版社: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7-07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