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kim-jinhong-1787333.jpg  
這篇文其實原來是歸類在2022年十二月底某幾天的隨筆。(都快半年前了....汗)
純粹只是我做了三個月心理諮商後,
某兩天的心情紀錄。

但在回頭整理這些文字時,我覺得這已經不僅僅是隨筆,
也是自己一路以來走在心理學自我學習路上很重要的紀錄。
所以,我決定另闢一篇為文~

另一方面,之前有朋友在這裡提起,
希望我多提一些關於諮商的事。
我一直把這個留言放在心裡,
這篇文,也算是我的回應吧!

關於諮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有需求,
但又不太清楚到底諮商能做甚麼?能怎樣幫助人?
我不是專家,沒辦法從很理論的角度去切入介紹;
本來想另外用比較有系統的論述去談我所了解的心理諮商,
又擔心寫起來太過硬梆梆,或太偏頗,
失去了我想傳達的「心情」那部分....

後來看到自己的這幾篇隨筆,我發現,
這是我能做到的:
身為一位有點諮商經驗的案主/個案/當事人,
我想我最能做到的就是分享我自己的心情與經驗,
讓有需求的人能有多一些關於諮商的認識~

所以,關於這條自我療癒與重生之路,
除了心理學相關書籍的書摘之外,
我終於漸漸也有些屬於自己的心得可以分享了~

接下來我會以類似生活紀錄的方式,
用我的角度、我的思考、我的經驗,
分享關於諮商之我的一些感想~

我不知道這個主題我會寫幾篇,多久會有一篇,
反正我想到就寫,有感覺才寫,
如果沒有看到更多篇,也請別催我或者推我,
這部分的經驗,有時候我能揭露的可能有限,
畢竟這關乎不只我一個人的隱私~

總之,就這樣囉!

pexels-micah-boerma-1008733.jpg  
Dec. 18

昨天,跟原生家庭的糾結有了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結的終點,(也應該不是,因為沒那麼簡單!)
但我清楚知道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至少對我而言是。

我從多年來深覺受傷、委屈卻無法宣洩,
到滿懷身體與心靈的傷痛、必須尋求諮商的協助,
再到昨天能拉開一段距離看待這些人這些事,
然後還能到今天、坐在諮商室裡笑談昨天我從原生家庭的家人口中聽到的話語,
並且對著心理師、真心且平靜地說:
「我啞然失笑.....」
上述這段路,我的心理師陪我走了三個多月。

今天心理師聽完我長長的敘述,告訴我,
她很驚訝我的進步,也很驚奇我怎麼做到的。

我說,要謝謝她這三個月來的陪伴和幫助,
讓我為面對這件事打了很好的基礎,
因為她讓我看見許多原本我沒看見的角度、的觀點,
她用全然的耐心聽我一次次痛哭,接住我,
然後引導我看見不同的方向或許還有亮光~

心理師搖搖頭說,是妳自己很努力~
她說,她聽到的是驚滔駭浪,但我卻可以這麼平和應對,真的很不簡單~
我被我的心理師稱讚了。
那是很窩心很真誠的回應,我收下了~

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有甚麼未知的驚滔駭浪等著我,
但至少現階段,
我很努力走過了一個自己心中很大的關卡~
我知道我很棒!
不!我比我自己想像的還要棒!

諮商還是會繼續。
因為我的人生課題不只這一個,還有其他的要面對。
但至少哽在心裡最大最久的一個結(這個結也是這次讓我進入諮商室的主要原因),
我好好的、以我現在能做到最好的方式直面相對了。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真正解開我的心結了,
但至少我夠勇敢,並且在我能想像的範圍內,
好好傳達了我的真實感受、我的真實想法,
以我所能表現最平靜的方式。

在此真的要感謝火星人一路的真心陪伴和無條件的支持。
雖然我在原生家庭所獲得的愛是如此稀薄,
但我所匱乏的,在火星人這裡得到了更多更多~
遠多於有血緣的家人對我的。

此生,還好有他~謝謝有他~
pexels-paul-kangas-950194.jpg  

Dec. 19

ㄟ~為免有人誤會跑來安慰我...先在這裡說清楚喔!

去看諮商不是我病了喔!
看諮商不是只有得了心理疾患才能看的。
只要是對於某些事自覺有「困難」
(工作、學業、家庭、婚姻、愛情、親子、人際關係、生涯規劃乃至生命狀態等等),
自己想好好面對、想真正了解自己、想深度挖掘自己的心理、想解決這樣的困境,
都可以去看心理諮商的。

心理諮商不同於跟好朋友吐苦水、抱怨或深談,
那是另一種尋求支持與協助的管道。
心理師透過專業的知識、經驗與諮商技巧,
可以提供比朋友所能提供更客觀角度的洞察;
透過深入而精準的提問,
進而引導當事人自己去看到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觀點和可能性

為了希望能自己消化掉從小到大源自原生家庭的議題,
這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
聽了數百集(不誇張!真的有數百集!)與心理學相關的podcast節目,
也很積極去聽各種相關講座。

會這麼努力充實這方面的知識,
是因為我知道「原生家庭」是我此生最大的功課。
我想避開想壓抑想假裝看不到,
老天爺就一定會讓我生大病來提醒我:
這門課妳不修通,就過不了那個坎.....

這是我開始去諮商的緣起。
在第一次生大病的幾年後。

那時我被原生家庭逼到瀕臨崩潰....
pexels-monica-oprea-13265138.jpg  
一開始進行的諮商是斷斷續續的。
我本來只是就近在以前的衛生所、現在的聯合醫院地區門診部,
以一次半小時,每兩、三個禮拜才看得到一次的頻率進行。
在這樣斷續做過短短大約六、七次諮商後,
我覺得我知道了,知道該怎麼做了,就停下了。

可是停下來沒多久,我第二次被雷劈到!
我又生了一場大病,還動了一場比前一次更大的手術....
於是我徹底覺醒:
「知道」不等於「做得到」!
心裡覺得「做得到」,
不等於「實際上」做得到!
再不好好真實面對這個生命議題,我會一直被困在裡面,
然後說不定下次小命就真的不保了~

這也是我開始做這輪很正式的諮商,
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認真的心理諮商的開始。

所以,能在三個月內(雖然不知是暫時還是永遠)消化了心中這個結,
當然心理師的接住我、陪伴我、引導我絕對是很重要的關鍵;
但在此之前,我也為自己努力打下還算厚實的底子。
那些閱聽、吸收進來的知識,
也是撐持我走過來、非常重要的一根支柱。

沒有這些年來的自我學習,
我想我應該沒辦法在三個月內就跟心理師合作打通卡在我心裡許多大大小小的血瘀,
我也沒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為這個跟了自己一輩子的議題找到傷口、好好清創,
再重新為這些傷痕補敷上原生家庭至今仍無法給予我的療癒和慰藉。

所以,三個月的背後其實也有我大約近六、七年自我努力的累積。
我為走到現階段的自己感到驕傲與欣慰~
雖然不知道這門課到底修完了沒....

(有關原生家庭議題,
 我有將自己很有感的書摘放在這個部落格裡,
 目前還在持續閱讀、增加中。
 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參考。)

pexels-simon-berger-1765729.jpg  
2023
Jan. 8

今天的諮商再度讓我看見新角度~

心理師讓我看見一個潛意識裡壓抑著、一直沒看見的某部分的我自己!

這一小時的最後,等我敘述完,
我靜靜聽著心理師的「假設」和描述,
一幅原本朦朧不清的畫面漸漸在迷霧中清晰了起來~

我一邊聽一邊思考,
跟著她說的話語,
一邊在記憶之海的拼圖中撈取這裡那裡的一個個碎片,
將它們重組、排序、再思索。
我沉吟許久後,很鄭重跟她說,妳可能突破盲腸了~
然後,最後結束時,
我再次跟她說,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心理師說,我們談了十九次,終於找到那個點了。
我說,但是好痛好痛~我竟然被洗腦到這種程度...
心理師說,會越來越好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次會談就先停在這裡了。

我知道,這只是才剛開啟了某個「明白之後才知道該怎麼療傷」的開端而已~
但是,能指認出那個點,真的很不容易~
因為,連我自己的潛意識都一直壓抑著,壓抑著,
不敢看、也看不到這個點~

諮商十九次,這是第一次出了諮商室還忍不住淚,
走在往公車站的路上、坐在公車上回家的路上,依舊不斷不斷拭淚...
幸好因為戴口罩的關係,
我想一路上應該沒有多少人發現我的異狀~

為什麼流淚?
或許是好多好多說不出口的委屈,
終於有人懂了,有人幫我看到了,也指出來給我看了。

是覺得安慰,是覺得被理解,
是覺得有被好好地接住、並且被好好地支持著~
所以應該不只是悲傷的眼淚,
也是覺得自己終於懂了、也終於被懂了、被療癒了的眼淚吧~

我很感謝我自己開啟了這段諮商。
我夠勇敢!真的!我好棒!


Jan. 10

今天,這麼剛好讀到(下方摘錄的)這段!
(語出「母愛創傷」,我將會另闢書摘文介紹這本書。)

這就是上次諮商時,
我的心理師幫我挖掘出來、讓我恍然大悟的那個點,
也是我說原來我被洗腦得如此徹底的點。

我腦中的某些「信念」,
是由父母植入我心裡,綑綁我多年的核心癥結所在。
而我要至今、年過半百做了諮商後才發現…
(當然,我也要說,持平而論,
 當年我的父母或許也是無意識地將那樣的觀念教導給我而不自知;
 而那些觀念,
 或許也是承襲自他們的父母、祖父母或者整個社會主流價值觀。)

(下面摘文中的「母親」,
 也可以自行代換成「父母」、「父親」,或「監護人」以進行自我探索。)
pexels-pixabay-432786.jpg  
……摘錄分隔線……

[信念與感受並非肉眼可見,但威力強大]

一旦了解了信念、感受和行為的連結後,要打斷這個循環機制就簡單多了。確
實,為了徹底改變女兒回應母親需求與期待的方式,挑戰内心的錯誤信念是關
鍵的第一步,但實際做起來卻會受到幾個因素阻撓。首先,所謂信念,就是我
們本質上信以為真的事實:地球是圓的,天空是藍的,我身為女兒的工作就是
放下個人喜好,全心讓母親快樂。我們長期以來將許多錯誤信念視為「真相」
,根本沒想過要去質疑,於是,信念成了現實,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那其實只
是一面將視線染上顏色的濾鏡。

更常發生的情況是,我們甚至辨認不出最令人困擾的信念,更別說形塑我們行
為的各種痛苦感受。畢竟一切都藏在無意識中,相伴儲存的還有各種衝動、情
緒、思想、本能需求、恐懼、記憶和既存經驗,並且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
下,發揮影響力。總結來說,這些潛伏在無意識中的元素令人太不舒適,於是
我們學會眼不見為淨,以避免受到最噬人的羞恥、不安全感及恐懼所影響。

一旦稍微拉開布幕,露出隱於背後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會發現無意識的力量有
多強大。就算妳有意識地嘗試尋找自我,活在當下,無意識卻仍驅策妳瘋狂地
療癒過往傷痛。一次又一次,妳下意識地想找出「讓媽媽愛我」的正確道路,
不只反覆執行早已被設定好的行為模式,還會刻意尋找童年曾面對的類似處境
,希望在重演過往時,得到更好的結局。

於是,我們通常是透過無意識設定在選擇伴侶,設定自己被允許成功的程度,
甚至限制自己足以擁有的人際關係及情緒幸福感的品質。

         —— 母愛創傷 by 蘇珊.佛沃/唐娜.費瑟 寶瓶文化出版


(本文照片皆取自Pexels網站)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