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母愛創傷.jpg  

我曾在[關於諮商之我的一點感想 1]文中提到這本書的一段摘文。

這本書(還有之前我也寫過的[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系列摘錄文),
顛覆、扭轉了很多我原本的想法,
也幫助我在受困於被原生家庭「洗腦」的信念時,
得以自我剖析、從那受困的牢籠中漸漸解放出來~

所以,對我而言,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

值得一提的是,
本書作者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應該是國際間首先提出「情緒勒索」概念的原創人。
(在此順便推薦她的那本名作:
 [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她是執業經驗超過四十年的心理師,
對於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傷痛有許多值得讓人深思的洞見。
她的另一本著作「父母會傷人」,
也提到許多與本書很類似的概念,在此一併先推薦。
(我會在日後另外摘錄「父母會傷人」一書。)

本書的全名是:
[母愛創傷:走出無愛的陰影,給受傷女兒的人生修復書]。
要特別強調的是,
雖然這本書的主題談的是「女兒」承受來自「母親」的心理創傷,
但其實,以我的理解,
書中的「妳」(指女兒)和「母親」二字,
讀者或許也可以自行代換「妳」為「你」,
「母親」也應可自行代換成父親、原生家庭、監護人...
等等任何在童年、成長時期的創傷施加者;
「受害」和「施加」兩方都可以更廣義、而不限於指涉單一性別。

另外,我好像應該在書摘前先放個警語(笑but認真)~

這本書後半部有提到一些如何對抗這種創傷、
讓自己不再持續受傷的實際可行方法。
我的書摘也摘錄了一部分這樣的片段。

這些方法,在摘錄文中看起來會有點突兀或是過於簡單。
我衷心建議,
如果你看了這篇書摘文後覺得很有感,很想照著做的話,
請先去找到這本書,從頭到尾看一遍。

只有當你清楚整本書的行文脈絡,
你才會知道該在甚麼樣的時機、情境和心理準備下使用這些方法,
才不會因為我的摘錄而造成斷章取義,
結果反而讓事情發展到更糟甚至危險的方向去。

這是我嚴正且認真的說明:
不要只是看了我的書摘文就輕易照做。這非常危險。
我的書摘只是個引子,
我希望的是,
有相關創傷經驗的人在看了這篇書摘後,
可以知道除了維持現狀繼續受苦之外,
還有其他觀點、角度可以去思考,
而不再只會自苦,或只是自責內疚;
然後,請去把這本書找來好好從頭到尾看過,
再來思考要不要照做、如何照做。

總之,關於本書摘錄文,請謹慎服用。
以上提醒。

pexels-marek-piwnicki-13922589.jpg  
.....書摘文分隔線......

「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不停地重複舊有的行為模式,希
望藉此獲得與過去不同的結果。

一旦受此力量驅使,妳活著就只是不停在幫別人解憂,不停在處理問題,完全
沒有享受歡笑、輕鬆與樂趣的空間,而且也很難釐清「愛」與「憐憫」之間的
差別,甚至不相信愛是一種有來有往的關係,而不只是一堆必須解決的需求。

...........

.錯誤信念的運作機制

一、身為孩子,妳會吸收來自母親的訊息

打從妳還很小的時候,總是憂鬱的母親就告訴妳,「沒有妳真的不行。這個家
是靠著妳才沒垮。妳真是為我奉獻的小天使。」只有當妳(才八歲)為全家煮
飯時,她才會露出微笑;又或者她明明窩在房裡看電視,妳卻得幫她打電話給
主管請病假,才能得到她的稱許。

二、妳會把早年接收到的訊息,轉譯為錯誤的信念

「只有我能讓母親快樂。我得透過『優良行為』讓她感覺好一點,也才能贏得
她的愛,甚至包括為她說謊。如果她不快樂,那就是我的錯。我沒有權利做想
做的事,也沒有抱怨的權利。我的工作就是照顧她。」

這些信念與妳及母親的權利、責任和認同相關,於是透過錯誤信念,妳開始追
求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但真相是:妳不必為母親的幸福負責,也不可能治好她
,只有她自己有辦法。妳永遠不可能成功。孩子不該透過「優良行為」來換取
愛。妳本來就有權擁有童年和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能放棄掉這兩者,一點也
不合理,更別說是毫無怨言地放棄了。妳真正的工作是建立專屬於妳的人生,
而母親的工作是從旁提供協助。但如果妳的信念完全呼應奠基於母親傳遞的訊
息,而非基於理性真相,那妳此生的感受及行為都會染上錯誤信念的色彩。

三、錯誤信念,導致了痛苦的感受

妳想治好母親,但不可能成功,於是,無論兒時或成年後,妳都覺得自己無能
、愧疚、缺損、糟糕又羞愧,畢竟根據設定,妳應該要能達成目標。妳可能也
會覺得煩憂、怨恨,然後又因為心生怨恨而羞愧,並因為努力想撐起全家時錯
過的童年生活,而感到難過。

四、為了緩解痛苦的感受,妳開始出現自我挫敗的行為

為了減輕痛苦的感受,妳可能會做出各種嘗試。若妳年紀還小,或許會覺得有
義務花費大量時間,一次次地修補母親人生中不對勁的地方。透過這項行為,
妳能證明自己是個好女兒,也證明自己值得被愛。妳開始擅長在不順利時假裝
一切都好,而非求助,因為妳深信求助只會暴露自己的弱點、缺陷和無能。

就算長大之後,妳仍對母親的需求非常敏感,即便理性上知道沒有必要,或努
力也沒什麼幫助,妳仍會百般不情願地嘗試符合她的期待。妳必須向自己、母
親及整個世界證明,妳充滿競爭力、優秀,並且沒有重大缺陷,而其中最快、
也最熟悉的方法,就是去回應她的所有需求。

人類行為非常複雜,我並不是說所有憂鬱母親的女兒都會經歷一模一樣的運作
機制(錯誤信念導致痛苦的感受,再產生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每個母親
都有個體差異,女兒也一樣,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只要追溯自我挫敗行為的根
源,妳就會發現,在負面信念及其產生的感受之下,確實埋藏了一層層妳從未
意識到的設定。

...........
pexels-pixabay-269176.jpg  
.信念與感受並非肉眼可見,但威力強大

一旦了解了信念、感受和行為的連結後,要打斷這個循環機制就簡單多了。確
實,為了徹底改變女兒回應母親需求與期待的方式,挑戰内心的錯誤信念是關
鍵的第一步,但實際做起來卻會受到幾個因素阻撓。首先,所謂信念,就是我
們本質上信以為真的事實:地球是圓的,天空是藍的,我身為女兒的工作就是
放下個人喜好,全心讓母親快樂。我們長期以來將許多錯誤信念視為「真相」
,根本沒想過要去質疑,於是,信念成了現實,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那其實只
是一面將視線染上顏色的濾鏡。

更常發生的情況是,我們甚至辨認不出最令人困擾的信念,更別說形塑我們行
為的各種痛苦感受。畢竟一切都藏在無意識中,相伴儲存的還有各種衝動、情
緒、思想、本能需求、恐懼、記憶和既存經驗,並且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
下,發揮影響力。總結來說,這些潛伏在無意識中的元素令人太不舒適,於是
我們學會眼不見為淨,以避免受到最噬人的羞恥、不安全感及恐懼所影響。

一旦稍微拉開布幕,露出隱於背後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會發現無意識的力量有
多強大。就算妳有意識地嘗試尋找自我,活在當下,無意識卻仍驅策妳瘋狂地
療癒過往傷痛。一次又一次,妳下意識地想找出「讓媽媽愛我」的正確道路,
不只反覆執行早已被設定好的行為模式,還會刻意尋找童年曾面對的類似處境
,希望在重演過往時,得到更好的結局。

於是,我們通常是透過無意識設定在選擇伴侶,設定自己被允許成功的程度,
甚至限制自己足以擁有的人際關係及情緒幸福感的品質。

...........

◎妳可能會破壞自己的欲望

【有意識的信念】我喜歡讓其他人開心。我在意他們,是因為喜歡付出、照
顧人的感覺。我們本來就應該互相照顧。


【無意識的信念及感受】只要放棄自己的需求,全心為別人付出,他們就會
愛我、認可我。只要得到足夠的愛、認可和景仰,我就能彌補內心那種不好
的自我感覺。


【自我挫敗行為】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把不被人當一回事的怨憎埋藏心底。
如果有人問妳對事物的喜好,妳只會說「我不知道」或「我不在乎」。妳會
想盡辦法避免衝突。妳會忘記自己其實也有夢想。




(待續)
(本文照片除書封外,其他皆取自Pexels網站)

本文相關文章:

書摘&一點小感想:母愛創傷(2)

書摘&一點小感想:母愛創傷(3)

 


本書全名:
母愛創傷:走出無愛的陰影,給受傷女兒的人生修復書(讀冊網頁
作者:蘇珊.佛沃、唐娜‧費瑟
譯者:葉佳怡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