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2706811_572054377048954_4871899640007491584_n.jpg   
前言:
以本書的屬性而言,本文已經算是大爆雷。
想要閱讀這本小說的人,
請先不要點入本文喔~

又,原本說要在紀行文系列中插花兩篇小文,
結果到這篇為止已經插花了四小篇....(汗)

因為我怕累積太久,
這些有點小時效性的文章放久了我會忘了貼上~
好啦,藉口用完了(笑),
接下來應該真的會恢復去年日本行的壓軸行程了~

以下,書摘文開始。

----------------------------------

Feb. 21

「...為了某個景點趕車,匆匆去了一個地方,緊接著下一個地方-- 
 那不是旅行,所謂的遊覽,只是趕路罷了。」
「這麼說來,旅行是甚麼呢?」
「旅行啊,是在外生活。」
「這---?」
「就是在外地試著度過四季的生活,日常的生活,拋卻由於習慣而生出
  陳舊之氣的生活環境,走到另外一地去過日子,重新找回生活在世間
  的新鮮感受。...」

------------------------

「這種命運---不是應該起身對抗嗎?明明有結婚以外的道路吧!」
小千側頭仰望著我,眼睛瞇為彎彎的弦月。
「世間女子多數的命運是相似的。既然命運只有一種,把這個命運活好
  了,就是最好的選擇。」
「無法理解啊。」
我的臉大概皺如酸梅了吧。

------------------------

「移植內地的櫻花,強加在本島的土地上,不是太蠻橫了嗎?小千是不
  是這樣想的呢?」
「我並沒有這麼說過。」
「因為我一直看著小千的表情,自認不會看錯呢。」
「.....。」

----------------------------

目前看到這裡。大約三分之一。
到目前為止都是很輕鬆好看的作品,後面怎樣我就不知道了。

我不喜歡踩雷,所以開始閱讀前,
盡量不讀相關介紹文或書評之類的文字,
我想要以最初始的心與作品相見。

可是,讀完一章後我就忍不住上網去查了相關資料,
然後就發現,我真的被騙了.....XD

楊双子的筆很厲害。
她將作品中該有的「譯文」的味道寫出來了。
以上。我不能爆雷了~

但是看到這句
「移植內地的櫻花,強加在本島的土地上,不是太蠻橫了嗎?」
真是太有感了。

現在的大罷免不就是在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在這塊土地上嗎?

000001_1586452237.jpg  
Feb. 26

"帝國的「南進」,帝國的「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在殖民
 地成為了天皇國度的同化運動。這是抹除掉眾人各自文化教
 養痕跡的粗暴行為吧,難道不是嗎?"

"再也沒有人記得本島人的生活方式,那種日子是會到來的。
  可是無從悲嘆呀,清國時代福佬人也是這樣對待原住種族的
  ,人世荒謬,就是這樣吧。唯有降臨在自身的時候才會感到
  痛苦,真是太殘酷了。

這些文字,換個主詞,放到今天依然適用...

----------------------------

以下繼續書摘。


Mar. 6

「鹹蛋糕與鳳梨汁,本島的滋味令人讚嘆。青山老師是這麼說的。然而,您口
  中所說的本島的滋味,在我聽來並不是真正的美味,更像是視為珍奇異獸般
  的滋味。青山老師關注自身感興趣的事物,這是理所當然的,可是為這些事
  物強作解釋,用以迎合您個人的愛好,恕我直言,這是知識階層的傲慢。

「......」

「比如說竹輪--本島的漁獲,確實因為帝國引入技術而增加,卻也因此改變
 了本島人的飲食風貌,這是本島人會為之喜悅的事情嗎?又比如說,豐原媽
 祖廟得以保留,實際上並非帝國的寬容,正是由於帝國軍隊在明治時代的破
 壞,豐原在地的本島人費心奔波,媽祖廟才得以在大正時代耗資重修。儘管
 如此,豐原神社幾年前設立,同樣為媽祖廟安置了新造的石燈籠與鳥居,看
 在本島人的眼底,又該做何感想?帝國在本島催生了美好事物--青山老師
 這番言論,不啻是侮辱本島與本島人。您所謂的美好事物,不只是僅僅對內
 地人而言的,更是僅僅對青山老師本人而言的美好事物罷了。

.....

「我以為令生活變得便利與豐富的建設,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比豐原媽祖廟更加歷史悠久的臺中媽祖廟,在大正初年的臺中市區改
  正期間,百年古廟一夕之間遭到根除,換得秩序井然、交通便利的臺中街道
  。如今,臺中媽祖廟不存任何遺跡。」

.....

「在美島先生看來--儘管是出於善意的援助,根本上也只是一種傲慢罷了,
 是嗎?」

美島在煙霧裡沉默了片刻。

「這個世間,再也沒有比自以為是的善意更難拒絕的燙手山芋了。」


------------------------

距離彰化鹿港旅行不久以後的秋天,我與小千便踏上府城的街道。然而,散步
臺南市街的那個時候,即使時間充裕,我也不曾興起任何一次尋訪的念頭,去
看一看小說裡眾神交鋒的赤崁樓、小上帝廟、媽祖宮、文昌祠與武廟....

時至今日,我依然不知道那本漢文小說的書名。

這就是小千所說的,我的「盲點」吧。

小千與美島,早早便看透我的盲點。

不,不對,是看透了我。嘴巴上抱怨帝國對待殖民地、男性對待女性、內地人
對待本島人的偏見,我嘲弄、抗議這個可笑的世間,卻原來我同樣只是塵世一
介庸俗之人,渾然未覺潛伏心底的我的傲慢,以及我的偏見。

說到底,寫了無數篇「臺灣漫遊錄」,侃侃而談在臺島旅行見聞的我,從來不
曾真正認識,也不曾真正對臺島懷抱關愛之情。非但如此,甚至夸稱「我想記
下這座島嶼尚未遭到改變的那副面貌」--以內地旅人的姿態,不經思索隨興
寫下的「臺灣漫遊錄」,正是我高高在上俯瞰本島的鐵證。

美島曾經發言譏諷。

「哦?原來青山老師與王小姐是朋友關係。恕我駑鈍,從兩位的互動往來,完
全無法察覺這種事情。」

美島那時想說的,想必是相同的事情吧。任性妄為的青山千鶴子,以及屈從前
者的王千鶴,怎麼也看不出是平等的關係。啊,我青山千鶴子一直是站在甚麼
樣的位置,與王千鶴往來的呢?強迫王千鶴接受「東風」之助,難道不是青山
千鶴子自居在上位者的心態作祟嗎?

------------------------

青山老師的出版動機固然是基於真實人物,但本書最後以小說的形式呈現,則
是仰賴這位真實人物被詮釋的虛構性。

.....

我想指出關鍵的一點:權力不對等其實比一般人想的更加幽微,也更無所不在
,請讀者閱讀本書時,務必時時意識到青山老師有著殖民者身分的事實。

------------------------

說到西川滿,幾乎無法外於當時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島田謙二提出的「外地文學
論」。所謂外地文學就是殖民地文學,是將整個日本文壇割出一小塊給殖民地
,要求殖民地就該有殖民地的樣子,以此為基礎,發展出兼具異國情調與寫實
性的風格,而西川滿正是此一理論的主要實踐者。

當代的臺灣文學研究,多半對外地文學採批評的態度。因為強調異國情調的同
時,殖民地也必須迎合殖民者的想像,不得踰矩,能處理的議題備受限制,甚
至被迫「書寫」進帝國的大東亞敘事中。

以西川滿的〈龍脈記〉與《臺灣縱貫鐵道》為例,講的都是臺灣史,卻不重視
本島人的真實情感,直接將歷史敘事挪移到帝國的框架中。這確實是符合國策
的。就像鄭成功,明明是為南明奮鬥,日本時代的鄭成功傳奇卻動輒強調日本
血脈。

述說著臺灣,卻無視臺灣的生命經驗,甚至以自己筆下的臺灣洋洋自得,這便
是外地文學令人詬病之處。.....

-----------------------

若問本書糾纏著的核心,無疑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權力不對等,但權力關
係不限於殖民者與被殖民者,而是世間常態--像家族裡的長輩與晚輩,權力
關係自不待言,但這份被壓抑在權力底下的苦悶,卻往往無法簡單說明。好比
家裡長輩熱情地誇耀自己有人脈,能幫忙安插職位,「這份工作好啊,穩定又
有錢」,卻沒問過當事人的意向。穩定是事實,有錢也是,但說到底,將這些
當成優點看待,也不過是那位長輩的眼界;這與強迫孩子就讀法律系或醫學系
相同,都受限於想像。無論是否懷著「善意」,權力的可憎之處,就在於主體
被無視或移除,若不抵抗就無法維持自我,但這點微弱的抵抗看在長輩眼裡,
卻可能是少不更事的愚蠢叛逆,這是權力的另一個可憎之處:習於權力者無
法意識到剝削。

如何察覺權力,並曉得應該察覺,本書或許能帶來些許啟示。


------------------摘錄文結束-----------------------------

下面是我的一點讀後小心得。

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說。
透過虛構的歷史情節,
以旅遊和美食元素精巧地呈現當時的社會氛圍,
再加上似有若無的百合情愫,
楊双子寫出了一部在結構上非常慧黠但文字上又非常輕巧好讀的作品!

看完這本小說,
我還在紙上畫了一層又一層像漣漪那般向外拓展的角色關係圖!

最核心裡面是青山千鶴子,
一層一層向外拓出去的依序是:
王千鶴-美島先生-新日嵯峨子+青山洋子+吳正美-楊双子。
這裡的楊双子不是作為本書作者(双子中的姊姊若慈)的存在,
而是做為這本「虛構的」「臺灣漫遊錄」的譯者(双子中的妹妹若暉)的角色.....

(關於最後面這點,也就是說,
 姊姊楊若慈將已逝的妹妹若暉寫進了書裡,
 讓她的生命成為紙上永恆的存在....)

以上如果用書中所提到的年代來標示或許會更清楚,
但這部分我就不多寫了。
看過的人就知道我在說甚麼,我還是想在這裡賣個關子~XD

整本書就像一層套一層的俄羅斯娃娃,
時空、背景、思考架構層層套疊向外拓展。

從小說開頭看進去,
讀者會以為是從青山千鶴子的角度在看這部作品;
但越看到後面,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打開,
會慢慢發現觀點在轉移,
美島先生的角度、王千鶴的角度逐漸浮現。
最後,我回到本書一開頭重看,
新日嵯峨子所寫的推薦序中,
那一層關於殖民地與帝國之間的、性別之間的,
屬於各種層面的既得利益者和被剝削者的不平等關係再次浮現新意義。

而再翻到最後面將「譯者」楊双子所寫的新版譯者代跋重看一次後,
我又去把真實世界中的楊双子姊妹的故事找來好好看過,
可以感受到在虛幻與真實的世界不斷游移轉換的思考角度,
非常非常有意思,但也讓人唏噓不已~

最後的最後,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猜測啦~
會將小說的兩個主角同名為「千鶴」,彷彿一鏡的兩面,
會不會也是作者的私心,
作為紀念自己最愛的妹妹的一種方式?

當然兩個人同名這件事,
可以明顯對比映照出身而為人,
單單只是出生地在日本內地與臺灣本島的不同,
原本可以平等存在的生命竟會有如此天差地別的際遇與命運...
這樣的手法不難猜到。
但我總覺得,作為雙胞胎,
作為幾乎是生命共同體的兩個人,
這「同名」的設計不也是一種幾近於隱喻的致意或紀念?!

總之,這本書真好看!
輕鬆好讀之外,也確實提供了值得深思的核心主題。
大推~~~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kuai 的頭像
    sakuai

    讀日劇、過生活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