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7
昨天特地到衛武營聽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的音樂會。
其實台北的國家音樂廳也有場次,
但我就是想聽這12位大提琴家用他們的好琴,
在衛武營音樂廳裡演奏的聲音。
因為我知道音色會不一樣~
所以我等於是花了票價兩倍以上的錢,
還有多了不知多少倍的時間,才聽到這場音樂會的。
但是真的很值得~真的真的很值得~(滿足嘆息)
不久前,我才在國家音樂廳聽了兩場也是很棒的音樂會。
那裡的聲音,不是不好,
只是對我來說,沒有衛武營音樂廳的好。
沒有那麼細緻綿密,沒有那麼貼合我的耳朵。
所以如果連音樂廳的音色都要一起講究下去的話,
衛武營就是我的唯一選擇。
這次坐在二樓前排正中間,
剛剛好是十二位大提琴家圍起來的半圓形正前上方,
是很好的聆聽區位。
哪一把琴主奏、哪幾把琴在第二聲部、第三聲部、第四聲部....,
位置、音色聽得清清楚楚。
有時候左邊主奏,對面哪一把琴呼應,
形成彷彿對話一般的樂句;
或者全部一起合奏時,
各自的琴音結合在空中形成極為美麗的共鳴,
聽著聽著,
那感動會從頭到腳沁入整個人所有的細胞裡~
果然來衛武營聽是對的~
十二把大提琴的聲音迴盪在音樂廳,
裡面沒有那種讓音符清晰度變得模糊亂竄的殘響,
每一個音都被收得好好的,柔順舒服極了~
完完全全伏貼在我耳中~
這十二個人都是柏林愛樂的大提琴成員,大提琴首席也在。
這些人的技術、默契是完全沒有話說的。
剩下的就是曲目的選擇。
跳脫了柏林愛樂的傳統框架,
這十二把大提琴可以展現得更活潑、更跨界,
讓大提琴的特色發揮得更自我、更率性、更淋漓盡致。
音樂會演奏了很多比較輕鬆現代的古典樂曲,
還有電影配樂、法國香頌,
相對而言很好入耳。
但最讓我感動的,果然還是當他們演奏台灣民謠的時候。
他們先是演奏了由台灣鋼琴家謝婉玲改編的恆春耕農歌
(「青蚵仔嫂」就是這首曲子的歌詞版)+天黑黑組曲,
從稍微幽暗到激越到帶著詼諧走到最高潮結束,
將大家的情緒成功帶到輕鬆活潑的氣氛高點。
接著就是由12位大提琴家中的David Riniker 所改編的「雨夜花」。
這樣的曲目安排和節奏也太可惡,
我有種「算你們厲害~」、被算計到了的不甘心~XD
因為,
我應該是秒落淚吧~
當那麼溫柔的和弦一起由12把大提琴拉奏出來的時候,
那麼美的聲音和旋律,
在衛武營音樂廳空中細細密密地迴盪縈繞,
我想起「四月望雨」的故事,
想起「雨夜花」的歌詞,
想起現在的台灣正在經歷的事....
想著想著,鼻子一酸,就掉下淚來了~
這首曲子其實並不長,
但是那楚楚悲切和想要撫平傷害、帶著企盼的溫柔旋律,
讓我一邊聽一邊止不住眼淚~~
而且我有注意到,我附近不只一個人開始偷偷拭淚~~(淚笑)
據音樂會的導聆(兼主辦人?)張正傑說,
改編這首曲子的David Riniker 本人非常喜歡台灣。
我想,正是因為這麼喜歡台灣,
所以才能寫出這麼溫柔的編曲吧~~
張正傑在導聆時說,
疫情前,他曾經邀請柏林愛樂的十二位大提琴家
在柏林愛樂廳演奏了三首台灣民謠的改編曲(昨天就演奏了其中兩首),
錄音工程由柏林愛樂的首席錄音師親自操刀。
這支母帶後來卻因為疫情而只能一直放在他家裡,
直到最近才有機會壓製成數量少少的CD問世。
聽到他這樣說,我在音樂會結束後,
立刻手刀衝到一樓櫃台,搶那剩下的少數CD。
幸好我搶到了!
因為看起來這張CD在外面買得到的機率很低
(因為曲目太少,現在也不是CD的市場了。),
以後應該只會在贊助商玉山銀行手中拿來送給貴賓吧?!
能搶到真是太開心了~~
ㄟ~我們是好國民,
所以,沒有版權許可,我也不敢拿出來分享給大家聽。
就看大家以後有沒有緣,
有那個機會在網路上等得到串流平台上的發布了.....
總之,這篇就是我自己的音樂會記錄了~
後記:
打開昨天從高雄帶回來的CD播放,
我怎麼覺得編曲、編制有稍微調整過?
CD版比較單薄,現場演奏版醇厚許多,
每個聲部都比較厚實,感覺上曲子的長度也變長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
所以再怎麼樣,現場演奏的臨場感還是最珍貴的啊~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