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768.jpg                   
關於本書,
請先參考本系列第一篇文[寫在「割斷臍帶做大人」的書摘文之前]。


-------------------書摘分隔線-----------------------


第九章 家庭的羅網

……

…歌與舞罕有二重唱,幾乎至少都是三重唱。換言之,雖然在上面各章,我總
是把注意力集中於父親或母親的某種特質與一位子女的某種特質之間的互動關
係,其實互動關係總是發生於整個家庭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路之中。家庭內
部要維持感情的平衡,可能得靠你和父母雙方共同進行某些歌與舞——兄弟姊
妹時常也會參與進來。

……

家庭神話



從這個例子我們已經可以明白,家庭如何使每個成員固着在他們的位置上。我
們看到,這個家中的任兩個成員,處於一對一的關係時,都會感到不安。即使
是費雯和她母親,談話時也一定要「牽涉」到第三者,譬如父親或弟弟。這些
成員在扮演已經寫在劇本上的角色時,逃避了互相間眞正的接觸。他們彷彿互
相熟悉,其實不然,他們只認識每個人被派定的面具。當費雯暫時擺脫她被指
派的角色,父母隨卽陷於困惑之中,彷彿她已變成一名陌生人---而事實上這是
費雯最忠於眞實自我的時候。

當費雯嘗試打斷歌與舞,從家庭原有的感情結構中獨立出來,家庭的勢力(尤
其是她父母的勢力)就會明顯地感受到威脅。當她想變換位置,父母二人都會
施予龐大的壓力,不許她做太大的移動。事實上,他們所運用的手段包括罪疚
感的激發。卽使費雯不想再和母親聯合對抗父親,父親也會迫使她返回原來的
陣線。當家中任何一個成員拒絕接受家中的關係結構,堅持成爲一個個體時,
家庭的反應常常就像這樣。

更值得注意的,是費雯尙未抵達娘家時,以及父母還沒有機會迫使她「守規矩
」時,她自己已先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拉力。彷彿家庭本身就有其重力作用,強
迫她停留在她固定的軌道内。這使我想起Murray Bowen博士所謂「未分化的家
庭自我共同體」。初次遇見此一用語時,我不禁想起科幻小說裏的某種形象:
一團有生命的巨大原形質,一團由數人熔鑄而成的有機體---具有將每個部位或
成員持續拉向核心的磁力,其中的成員之間再也看不見絲毫界限。費雯驅車接
近娘家時,所感受到的就是此種「未分化的家庭自我共同體」的拉力。
pexels-ksenia-chernaya-3965542.jpg  
此一共同體是由什麼所構成的?大體上就是由每一個家庭成員內心的小孩所構
成的;他們害怕被孤立、遺棄或懲罰,因此總會尋求和一個或數個其他成員穩
固地結合在一起。這些恐懼、軟弱的小孩之所以結合在一起,不只是由於需要
,也由於他們共同擁有的儀式和信仰。他們都假定,別人也擁有相同的信念;
他們學會某些歌與舞,使任何一位成員的特異個性都無法破壞家庭的結構。
何一位成員尋求獨立和主張其特異性的舉動,都會被視爲對整體的危害。甚至
於如果有一個成員想尋求較大的自主權,他自己都會被這個念頭所驚駭。於是
,在這名成員的感覺裏,此一共同體的脈搏跳動加快了,它所發生的拉力也增
強了。每個家庭的成員數量、結構、信仰和感情形態都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具
有某種凝聚成員的拉力。

使家庭共同體維持不變的信仰系統,包括一些神話。

……

神話有許多種,它們不同的性質造就不同的家庭。但所有的家庭神話都有一個
共同的功能卽:使接受這些神話的家庭成員都看不見家人和其人際關係的眞相


……

神話蒙蔽了眼睛。在心理治療的幫助下,由於生活的體驗和省察,費雯逐漸清
晰地看見家庭神話背面的真相。她甚至也可以看見從家中每一成員內心的小孩
所發出的拉力....

……

揭下你的面具

神話既已戳穿,眞相既已暴露,費雯開始不顧一切障礙和挫折,尋求更獨立的
自我。任何人如果想樹立獨立的自我,就必須先認識家庭強大的拉力。我們每
個人都出生於一個緊密相連的團體之中,且此後就得長久依賴它---由此而言,
每個人都無法不爲家庭複雜而強韌的感情網羅所束縛。Bowen 博士曾說:

從理論上來說,感情的牽絆是普遍而必然的,世界上還沒有完全獨立的
人。大多數人通常無法察覺此一現象;但也有人學會對家庭多觀察而少
反應,於是覺醒過來。有些人與家人極其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可能
一輩子都無法認識他們與父母之間感情的真相,也無法以冷靜而客觀的
態度看待父母。有些人在「融合」之中覺得如魚得水,以至於一輩子都
不願離開家庭。也有一些人在「融合」之中覺得焦躁不安,於是他們用
仇恨或反抗的態度(而這就是「融合」的證據)來斷絕與父母的接觸--
他們欺騙自己,以爲他們已經掙脫束縛;他們以為,不去探望父母就是
長大成人的證明....
pexels-cottonbro-studio-3662824.jpg  
如果感情的牽絆是普遍而必然的,則問題來了:我怎麼可能抗拒感情磁鐵強制
性的吸力?加入家庭的力場之後,我怎樣才能保有獨立自主的自我?當Bowen
談到「多觀察而少反應」時,已經給了我們一條突破的線索。就像在所有的雙
人舞中一樣,掙脫的第一步是覺悟你已爲它所束縛與家人相處時不安或不適
的感覺,常會促使你去反省。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去觀察家庭結構的運作,你必
須先注意,不安、困擾、壓迫的感覺或頭痛、胃痛等輕微的症狀,是否和你與
家人的牽連有關。而如果你覺得痛苦,實在不喜歡你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時的那
個樣子,則你更容易忍不住退後一步,並問:「到底怎麼回事?」

假使參加歌與舞的是整個家庭,而不只是你與父母中的某一方--其實幾乎所有
的情況都是如此,則這支歌與舞將會是三人舞或羣舞。如果你所面對的不只是
一個人,而是更爲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許會有許多困難阻礙你退出局外。但是
,除非你是家庭中最重要,也最頑強的關係中的一環,面對在你眼前進行的錯
雜關係,你可能更容易退出局外,從事冷靜的觀察。

觀察你家庭中的互動形態時,最重要的問題是:「在家庭的感情結構中,我所
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你和家人一起賦予你的角色是什麼?爲什麼這個角色會
分派給你?

家庭之中有一些很傳統的角色,就像舞臺上有一些傳統性的角色一樣。在下列
角色中,也許你可以看到自己,也許你還看得到其他家人。如果你看到有一個
角色正符合家中某一位成員,注意你和他在一起時的互動關係。

……

家裏的成員選擇你擔任某一個角色的理由,可能各不相同。……

……

爲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被選擇來擔任某一特定的角色?其中的原因也是很
複雜的。你降生時家庭父母婚姻的狀況;對別人來說,你代表何人或何種意義
你的性別、相貌和氣質這一切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你的角色和你擔任此
一角色的原委,是決定於許多種因素的;如果你想要退出局外,就必須抱堅定
的決心,面對這一切因素。

……
pexels-tatiana-syrikova-3933229.jpg  
退出局外觀察家庭的互動形態和你所扮演的角色,是改變的關鍵。但家人很快
就會注意到你脫隊,並開始強迫你歸隊。然則你要如何抵抗家庭和你内心小孩
催促你歸隊的壓力?一個有益的步驟,是預期反動力量的發生:一旦你終止你
的歌與舞(卽使只是短暫地),必然會有反動的力量出現。預期意謂着覺悟與
心理準備。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你會被突來的反作用力嚇住,而在驚
愕之中你很容易就會掉進原來的軌道。但如果你對可能的情況已先有所了解,
你就可以事先準備應付的方案,使自己在羅網之外逗留的時間久一點。你在外
面逗留得愈久,你觀察事情眞相的機會愈多;你觀察的機會愈多,你發現新的
反應方式的可能性愈大;你愈是留心和嘗試新的途徑,你愈能體會到自己是一
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這一路上,你每一步都會遭遇强迫你歸隊的拉力。

每一個人,包括在獨立過程中已獲得長足進步的人,在達到根本的改變之前,
都得經歷無數次挫折,一再退回原來的軌轍。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因爲沒有
立即達到獨立的目標,就苛責自己。如果退回家庭自我共同體之後,你不斷自
責,你自我貶損的行爲本身也會使你更形軟弱,使你更無法抗拒舊日的歌與舞
。事實上,你此時的心情等於是說:「事實證明,我沒有能力擺脫家庭的期待
,獲得獨立。那我何苦還要掙扎呢?」

相反地,你應該珍視每一次突破網羅的行動。因爲,每一次你都得到觀察模式
與體驗獨立的機會;而這會使你更頻繁且更持久地逗留在局外。你甚至會興奮
地發現,除非你家庭的模式僵硬得近乎病態(參見本書最後一章),家人說不
定還會欣賞你終止家庭歌與舞的努力。事實上,你是家中尋求獨立自我的先鋒
,他們很可能會爲你的魅力所吸引。但是,如果你爲他們的這種反應所誘惑,
以扮演先鋒爲樂,則你内心的小孩就會再度陷入家庭的網羅。眞正的改變與獨
立,它的報酬不是在家人的敬畏或贊美,而是在你自己的自尊。


(本文照片皆取自Pexels網站)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本書全名:
割斷臍帶做大人:孝順父母,也勇敢地創造自我
原文書名:
Cutting Loose: An Adult's Guide to Coming to Terms with Your Parents
原文作者: Howard M. Halpern
譯者: 廖立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4/08/16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