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867ka6_460x580.jpg  
對,我就是那個會過度努力的人~~~
所以在網路上閒逛的時候看到這個書名,我就定住了。

對於原生家庭,我一直過度努力....長年來皆如此。
這是近幾年才覺察到的~

我一直在過度努力著,
期盼獲得父母的肯定和他們的愛;
因為我一直沒得到多少.....
我不能說我完全沒有得到,
但以我自己的主觀感受,
我獲得的,少得可憐~
所以我就一直一直一直努力付出努力付出努力付出.....
然後淚眼汪汪地、悲傷地看著自己像個外人一樣,
一直被晾在一邊~

很卑微很卑微地....

所以我一直在練習,看著許多相關議題的書,
練習著讓自己收回來,不要再那麼卑微,不要那麼過度,
然後好好愛自己~好好把自己愛回來。

但因為長年以來的被洗腦,
於是必須很用力的時時提醒自己,
回來愛自己~不要過度努力~好好立下界限~
pexels-pixabay-247314.jpg  
這本書,有很多過度努力的案例,
不同方向不同方式不同面貌的過度努力,
都是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換來的真實故事。

祝福所有過度努力的人都能早日走出這個牢籠,
好好擁抱自己,好好愛自己,
放飛自己吧~~


--------------------書摘分隔線------------------


開始學著主動思考、判斷:自己人生真正的「狀態」,是不是「讓自己
歡與滿意」?而不是總是思考:「自己的人生,別人滿不滿意?」就是一
個非常重要的開始。

………

很少有男性從小被教導、學會如何理解自己,並且學習排解、接納這樣的
感受與情緒。 

因此,這樣的焦慮、自我厭惡、羞愧……這些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最
容易用一種情緒表達,那就是:
憤怒。

特別是,如果這件事與「失能感」、「失控感」有關,「憤怒」是一種有力,
甚至是可以「控制全場」的情緒,因此,最常被拿來使用、幫助掩蓋那些難以
面對的複雜情緒,例如羞愧感、失控感等。

如果可以用「憤怒」而把事情怪到環境或是別人身上,對於某些人來說,更是
一種有用的「防衛」。因為那讓我們不用處理、面對自己的羞愧感,可以轉
而責怪別人、要求別人。


自己的感覺就會好一些。

所以,有的時候,那些對外責怪的憤怒,其實是因為內心有極大的、難以消化
與承認的受挫或受傷。
pexels-e𝒎𝒂-p𝒉𝒐𝒕𝒐𝒈𝒓𝒂𝒑𝒉𝒚-7458370.jpg  
………

「全有全無」的心態

在當孩子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掉入「全有全無」的心態:我們發現這個人符
合我們內心深層的需求與期待,於是「理想化」對方,覺得對方會保護我,無
條件地愛我、接納我,不會離開我。

但當對方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選擇,變成不符合我們期待的樣子,我們的
理想破滅;對他的憤怒,可能排山倒海:

覺得他背叛了我們,覺得他很自私,很可惡。

長大的過程,就是分辨:

原來,對這些人形象的賦予,都是我們的投射。對方就是人,他有符合我
們期待的部分,當然也有不符合的部分。

他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符合我們的期待,而是為了他自己。

當我們不只滿足於如孩子般單方面被照顧、被理解與被接納的位置,還願意同
樣地去理解、接納與照顧對方,願意「如他所是」地瞭解對方;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該負的責任拿回來,不再僅是期待別人的拯救與保護,而是
開始學著照顧、保護自己,並且勇敢地為自己的人生,主動做選擇與決定時--

我們的心,終於不再只是停在「受傷孩子」的階段,而是勇敢地往「成人」
的路上邁進。

我們,也將找回自己真正的樣貌。
pexels-mehmet-ali-turan-5708921.jpg  
………

原來,那些抱怨,是求救、是恐懼

原來,那些抱怨,其實是求救、是恐懼,是對於自己做不到「自己期待的樣子
」的害怕與失望;不曉得要怎麼樣,才可以變成自我期許的自己,也想確認會
不會因此失去對方的愛;面對這樣的恐懼,只好求救,只是那些求救,久了變
成抱怨。

而失望,也從對自己的失望,轉變成對昱禹的失望,因為,這樣不用一直面
對「自己不夠好」的羞愧感,而只要轉而對昱禹憤怒就好。


憤怒,永遠是有力的,也是比羞愧感與無力感,更容易被自己接受的負面情
緒。


………

「這是我的選擇」,並不等於「這是我的錯」

有時候我們人生最難受的,是發現:原來現在的痛苦、境況,跟自己的選擇有
關。對於許多在人生中已經傷痕累累的人而言,要承認這件事,等於是在怪自
己說:「所以現在會受苦,是你自己的錯。」

這是讓人非常難以承受的。

當然,承認是自己的選擇,並非代表是自己的錯;只是,大部分的人,容易
把「負責任」和「犯錯」劃上等號,而很難不自我批評。


於是,使得這個「承認選擇、負起責任」的過程,成為重如泰山的責任巨石,
壓得讓人動彈不得。

只是,當我們不能承認時,卻又難以拿回自己對生命的主導權;因此,可能繼
續留在這個苦當中,氣自己,也氣別人,而無法動彈。

接受並承認自己所做的選擇,且瞭解自己做這個選擇,可能是為了生存、
或逃避一些痛苦、或害怕,而不過度責怪自己,也不逃避承認與面對。

這,其實是最辛苦,也是最困難的部分。
pexels-jusdevoyage-lyly-4282981.jpg  
………

承認自己的選擇,不只是負起自己的責任;也是承認自己的力量: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選擇。


不過,有時候因為太苦,要承認是自己的選擇,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
當身邊的人對自己很嚴苛,而自己為了適應生活,又內化了別人的標準當成
自我批評的要求時--

勇氣,常在這些批評下消耗殆盡。

當我們願意理解:自己的選擇,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適應,而這些選擇沒
有好壞。當我們能給自己一點同理、一點溫柔,一些空間,能夠好好呵護
自我,讓自我能夠伸展時 --

自我會慢慢長出力量,面對這個世界;也將有勇氣與彈性,讓自己的人生
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不再只有努力做到別人標準的「正確答案」,而將能慢慢建立自己
的標準,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答案。

………

有時候,當我們放棄「努力讓自己變好」,而是「希望多瞭解自己一點」時
,拿掉「過度努力」,可能就有一些空間,讓「改變」自然而然發生。


………
pexels-hissetmehurriyeti-7559859.jpg  
比起「我表現得好不好」,希望你更在意的是「我好不好」

「當你一直在追逐『要更好』時,永遠都有機會看到更多不夠的時候;現在,
我們要停下來,跟自己說:『現在的我已經夠了,可以更好,可是不需要用
這個方法來證明自己了。』這種跟以前不一樣的方法,可能會讓你不習慣,
但是,也會帶給你不同的感覺,那是一種『安心感』。」我看著明耀,慢慢
地說。「你喜歡這種感覺嗎?」


明耀若有所思地看著我。「不差。」

「或許有時候,你女友想要的,也就是這種感覺而已:只是想被理解、想被
看見。可能比『一直追求更好』還更讓她在意,因為那代表,我在你心中是
重要的。也就是說,比起『我表現得好不好』,希望你更在意的是『我好不好
。」


………

「情緒就像個小孩,當你可以看見它、理解它,它就不用花很多力氣、大吼
大叫吸引你注意。你也可以在剛發現它的時候,先安撫它,而不至於到它已經
過度巨大、難以控制時才被你發現。那樣,的確就會出現你不喜歡的失控感。」
我解釋著。
pexels-vlad-bagacian-1204135.jpg  
很多人對情緒的理解,常會因為害怕,就用壓抑的方式處理。只是,如果我們
不能覺察、理解自己的情緒,反而沒有辦法知道情緒要提醒我們什麼。

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有功能,特別是負面情緒。當它出現時,是為了提醒我們
有事情不對勁。如果我們可以發現,並且因而提醒自己做些調整,這些負面情
緒,其實是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的。


例如怡琪,對她而言,「憤怒」的出現,其實是在提醒她:「你需要保護自己
、建立界限,不能無止盡地退讓與犧牲。」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
連結])
---------------------------------
………

面對母親,對雅文而言,也不是容易的事。

她知道母親在愛中非常匱乏,對雅文、對自我都很嚴厲的母親,也是一個「過
度努力」的人。雅文發現,自己在情感表達上,幾乎是複製母親的模式:

需要愛,但說不出口。有時用很嚴苛的方式對待自己或別人,希望從中得到
安全感,用以安撫需要愛,卻沒有得到的焦慮不安。


要承認自己「需要愛」,對於雅文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當她感覺不被
理解,或是感受到與身邊的人情感疏離而覺得不安時,她習慣性會要求自己做
好更多事,「讓自己更有用」,用這方式來解決內心的不安,也用這個方式解
決與他人的疏離感;她相信,別人會因為「她有用」而愛她、靠近她。


只是,當別人真的因為這樣靠近她、需要她時,她的內心又會升起一種自暴自
棄的感受:「原來,大家會靠近我,只是因為我有用。」

這個生存策略,讓雅文把自己保護得很好,但卻沒有機會讓別人知道,原來
她是需要愛的,也沒機會讓別人證明:「你不用那麼努力,我們一樣會愛
你。」

當然,更沒有機會,讓雅文表示:「我會這麼努力,是因為我好愛你們,我也
希望你們愛我。」

於是,這些沒有辦法碰觸到真實情感的挫折,化成隱隱的焦慮不安,在內心深
處悶燒著;這些情緒,除了促使雅文更努力,以獲得安全感,也讓雅文在沒辦
法努力的時候,用購物來消除內心的不安。
pexels-tuur-tisseghem-159333.jpg   
………

孩子可以不用拿父母的困難來懲罰自己

「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我爸爸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他要離開我們。大概
就像老師說的,有些父母,有他們的困難。

我忍住淚,看著她,點點頭。「他們可能有他們的困難,兒女不一定能理解或
接受,但或許,可以不用拿他們的困難來懲罰自己。」

………

當我們為了別人的需求與感受,過度在意而奉獻出自己的心力時,
即使再有能力,我們都會受困於那種「被控制」的感受,而沒有辦
法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只有把力量用回自己身上時,我們才會知道自己擁有什麼。

………

他們愛不愛你,那是他們的選擇。你當然也能有自己的選擇,無關輸贏
或自我價值,而是在於身為一個人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不愛他們,也可以選
擇愛他們;當你願意為了愛他們而努力,其實是代表:你是有能力愛的。

「所以,不是我愛了就輸了;不是我努力了,就代表我不夠有價值,需要他們
的肯定。」

「而是:那是代表,我是有能力愛的。我的努力,也可以是為了我自己。

………

在人生裡,我們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也會有自己呈現的樣子;

不論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的樣子。
pexels-quang-nguyen-vinh-2132180.jpg  
看著自己一路走來很努力的過程,都值得我們給自己一個肯定,都值得讓一直
往前衝的我們,回過頭來,對已經很努力的自己說:

嘿,一路走來,你辛苦了。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為了自己努力。
不過,你再也不需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從小,對於每個孩子而言,或許都追求著這種被「無條件愛著、接納與理解
」的感覺;當我們沒有機會獲得這樣的愛時,我們便抱著痛,假裝自己並不在
意,成為一個藏起傷痕的大人。

只是,當我們因為害怕「不夠努力」可能會造成的危險:被別人看不起、不被
重視、沒辦法生存,甚至是不被愛、被丟棄……小時候的我們,或許沒有選擇
地努力達成這一切,但長大的我們,願不願意給自己一個,有其他選項的機會


要能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需要很多的對自己的愛,與勇敢地相信自己。
pexels-aaron-burden-2449543.jpg  
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從父母或他人身上,獲得這樣的愛,但是,我們永遠都
可以嘗試這樣愛著自己 --

當自己過度擔心他人的評價與感受,感覺自己「永遠不夠」時,願意將放在外
在的眼光,拿回自己身上,和自己好好說說話。

當我們願意勇敢地相信:「我本身的存在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不需其他人
來定義」時,當我們願意站在自己的這一邊,像自己的好友般,在挫折時支持、
信任著自己,願意停止如他人一般地,挑剔著自己永遠不夠、不好時 --


我們會發現,我們能給自己的支持與力量,比想像的大很多。

(本文照片除了書封外,皆取自Pexels網站)



本書全名: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讀冊網頁

作者: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3-05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