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ByPk.png  
這本書我大約是在一年前看完的。
很有感~真的很有感~~~

書摘會遲至現在才放上來,
主要是因為後來開始恢復自助旅行,
生活中大部分時間就給了旅行前的行程規劃和旅行後的照片和文字整理;
剩下的時間已經沒有餘裕整理這本(其實還有另外一本也是這樣的狀態....)
早已看完也先大致摘錄下來的書了。

會再拾起這本書,想好好將書摘整理下來,
是因為最近在生活裡又遇到了相關的困境,
於是想要再重新好好複習這本書的內容~(嘆)

所以,整理這篇書摘時的心情其實是很悲傷的~

雖然在整理過程中,隨著再次閱讀這些文字,
心裡有覺得稍微好一些,
但對於我被原生家庭冷血對待這件事,
終究還是很哀傷的~

不過哀傷歸哀傷,
我想,我的成人力量應該足以支撐自己再度走出這個困境的。
感謝自己擁有閱讀的能力,
感謝自己還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複習這段書摘確實幫助了我。
如果這篇書摘文還能夠幫到跟我有類似境遇或心情的人,
那就太好了~

最後要說的是,
眼看著這本書的書摘文即將成為跨年文....
雖然用這樣的文章跨年好像有點陰沉,
但這就是我很真實的心情,
我無意粉飾太平,
所以,我就以這本書代表很真實的現在的我,
準備跨入龍年了~

希望未來能越來越好~(祈願)


-------------書摘分隔線------------------

pexels-pixabay-247314.jpg  
【8   為何父母這麼做】

......

幼年時,家庭系統早就構成你對世事的看法,和決定成爲什麼樣的人,以及如
何待人處世。如果你父母「有毒」,你很可能做這樣的決定:「我不能信賴任
何人。」「我不値得別人關心。」或「我將一事無成。」這些決定都會自敗陣
腳,因此需要改變這些早年的決定,進而改變人生願景,但你一定要先瞭解自
己有多少感受、待人處世之道及信念,是受家庭系統影響?

記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問題的家庭系統就像多部汽車塞在高速公路上,
造成一代接一代不斷受傷。這個系統並不是你父母創造的,而是從你祖先開始
積壓的情緒、家規、全家人的互動模式及信念導致的結果。


信念:只有一個真理

如果想釐清問題家庭系統中的困惑和混亂,就得先觀察其家庭信念,尤其是會
影響父母對待子女及寄望的那些想法。例如,某個家庭可能非常注重子女的心
理,另一個家庭可能認爲子女不過是家中的二等公民。這些想法具有不可置信
的力量,會決定我們的人生態度、斷事模式和感知能力,也影響我們對是非善
惡的分辨,且會界定人際關係、道德價值觀、教育、性觀念、生涯選擇、倫理
和財力,更影響一家人的行爲。

成熟且很會照顧人的父母,會考慮到全家人的感受和需要。他們將爲子女的成
長和獨立提供鞏固的基礎。這類信念可能是:「兒童有權利反對。」「故意傷
害子女是不對的。」或「兒童應 該有犯錯的自由。」

但是,問題父母養育子女的信念大多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自利。他們相信諸如
此類的事:「兒童應凡事尊重父母。」「世上只有兩種做事的方法,若不是按
我的方法,就是錯誤的方法。」或「兒童只有被監督的份,沒有置喙的餘地。
」由這類信念鋪墊的土壤,正是問題父母孕育其有害行爲的溫床。

問題父母會抗拒任何足以挑戰其信念的外在事實。他們不願意改變自己,而是
發展出扭曲事實的觀點,以支持其既有信念。不幸的是,兒童缺乏分辨眞相與
扭曲事實的能力。問題父母的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會將父母未受任何挑戰的扭
曲想法帶進成年期。

這些信念可分成兩大類:已表明與未表明。已表明的信念清楚地展現在家庭生
活中,通常會披上忠告的外衣,用諸如「應該」、「得」、「理當」之類的字
彙掩藏其本意。

這些明顯表達出來的信念有個好處,就是當我們長大後有明確的目標可對抗。
儘管這些信念已變成我們部分的性情,但由於是表明的意念,因此很容易檢驗
或拋棄,以便選擇較切合自己人生的信念。例如,承自父母「不該離婚」的信
念使女兒一直守住沒有愛的婚姻。但這信念可挑戰,女兒若自問:「離婚有什
麼不對?」她的答案可能導致拒斥父母這信念。

至於那些渾然未覺的信念,要排拒可就難了。未表明的信念會指揮許多潛藏在
意識底層有關人生的假設。這些信念衍生自父母相處之道,或父母待你之道,
它們也是子女從父母行爲學到的 重要功課之一。

鮮少有家庭會在餐桌上討論「女人是二等公民」、「兒童應該爲父母犧牲他們
的利益」、「兒童天生就是壞胚子」,或「兒童就是要匱乏、無能,這樣父母
才能立於被子女需要的地位」。有些家庭縱然抱持這些信念,卻鮮少承認。而
許多未表明的負面信念卻主導著問題父母的家庭,結果悲慘地影響子女的一生

04785.jpg  
.........................

麥可父母的行爲傳達:他們乃唯一的眞理和特權。他們未明說這些信念,而是
灌輸麥可唯有考量他們的感受才算數,麥克存在的目的只爲了使他們快樂。這
些信念令麥克窒息,且幾乎毀了他的婚姻。

要不是麥可尋求治療,他可能會將這些信念繼續傳給後代。他在治療中學習認
出未表明的信念,以致能予以挑戰。就像所有問題父母一樣,麥可的父母藉由
處罰和收回愛來暗示這些信念。這是他們收復對麥可之控制力的策略。由於麥
可對與父母的關係有新的理解,因此不再陷入父親或母親的轄制中。

.........................

世上有多少型父母,就有多少不同的父母信念。這些信念搭起我們世界觀的架
構,內容則由我們的情緒和行爲組成,再由架構模塑出整體的形狀。當父母給
予子女扭曲的信念時,子女的情緒和行爲可能和由這些信念塑造出來的架構一
樣變形。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表明及未表明的規矩

父母的信念會形成父母的規矩,而這些規矩也會隨著時間演化。規矩是信念的
體現,也是信念的執行者,亦即簡單的「是非對錯」。

例如,某個家庭的信念是應該嫁娶相同宗教的人,因此衍生出這樣的規矩:「
不要和其他宗教的人約會」、「要和你在教會邂逅的男孩子約會」及「不贊成
朋友與不同信仰的人談戀愛」。一如信念,規矩也分「表明」和「未表明」兩
類。表明的規矩可能獨斷但清楚,諸如:「每年耶誕節都要在家裡過」或「不
准向父母頂嘴」。由於這些規矩公開挑明,因此我們可以在成年後改變它。

但是,未表明的規矩就像傀儡後面如幻影般的操縱者,拉著看不見的繩子,要
求傀儡盲目地順從。看不見的規矩隱藏在意識底層,常做出諸如這樣的要求:
「不要比父親更成功」、「不要過得比母親更快樂」、「不要自做主張過自己
的人生」、「不要停止需要父親或母親」或「不要拋棄父親或母親」。

.........................

未明說的規矩會頑強地緊縛我們的生活。爲了改變這些規矩,我們必須先加以
瞭解。

pexels-pixabay-42230.jpg  
不再自掘墳墓

如果信念是骨架,規矩就是家庭系統的肉身,而「盲目遵從」則是驅動這個軀
體的肌肉。

我們盲目地順從家規,因爲不遵守家規等於是家庭的叛徒。與效忠家庭的強度
相比,效忠國家、政治理念或宗教教義便顯得遜色。我們全都有效忠家庭的心
意,因爲它使我們與家庭系統、父母及其信念相繫,也促使我們願意遵守家規
。這些規矩如果合理,就能爲兒童的發展提供倫理和道德的架構。

但是在問題父母的家庭中,家規以扭曲的家庭角色和古怪的事實認知爲基礎。
盲從這些規矩將導致破壞性、自掘墳墓的行爲。

.........................


盲從的陷阱

盲從鮮少是自由意志的選擇、意識決定的結果。十歲就變成父親酗酒伙伴的朱
蒂,突然停止心理治療,因爲她越來越強的自覺逼她挑戰「她是壞胚子」的信
念。她正試著打破父親的規矩:「不要吐露實情。」「不要長大、離開父親。
」及「不要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若是寫在紙上,這些規矩非常可笑,誰會遵守像「不要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這樣的規矩?很不幸,大部分問題父母養育出來的子女成年後依舊遵守這類規
矩。別忘了,這些大多是潛意識裡的規矩。沒有人會刻意破壞人際關係,卻有
不計其數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這樣的事。

當我要求朱蒂檢驗她的家庭信念及遵守家規對其人生造成什麼影響時,導致她
的焦慮而停止治療,彷彿她在說:「我聽從父親的需求大過康復的需求。」

.........................


盲從塑造我們早年的行爲模式,且使我們不致脫離家庭。父母與我們對自己的
期待和要求往往大相逕庭。不幸的是,我們不知不覺中有滿足父母期待的壓力
,它經常覆蓋我們眞正的需求和慾望。唯有藉由鑑察內在的潛意識,讓這些規
矩浮出檯面,才能除掉其破壞性。唯有當我們能清楚看出這些規矩,才能做自
由的選擇。

pexels-alice-marie-18886987.jpg  
個人界限模糊

健全的家庭系統和不健全的家庭系統最大的不同,在於家庭成員有沒有表現個
人風格的自由。健全的家庭鼓勵個人展現特色、責任和獨立,引導孩子自由發
展和自重。

不健全的家庭不鼓勵表現個人風格,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父母的思想和行爲。問
題父母會促進家人緊密的關係、使個人的界限變得模糊,使全家人都融合在一
起。全家人不知不覺中凡事都很難搞清楚其中因果。在致力穩固彼此關係的過
程中,個人的獨特性幾乎被阻斷

在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中,成員必須付出喪失自我的代價,以贏得間歇性的肯定
和安全感。例如,你可能無法自問:「我今晚太累了,還要去探視父母嗎?」
相反地,你必須自問:「如果我不去探望,爸爸可能會生氣而打母親嗎?母親
會不會醉到不省人事?他們會不會因此下個月不和我說話?」會興起這些疑問
,是因爲你早就知道如果發生上述狀況,你該負什麼責任。你所做的每個決定
變得與其他家人息息相關。你的情緒、行爲和決定不再是個人的,你不再只是
自己,你是家庭系統的附屬品。

.........................


當你從家庭系統的角度--包括家庭的信念、家規及子女對這些規矩的遵從程
度,來觀察問題父母時,會發現自己有許多自毀的行爲。你將領悟到影響父母
行爲,進而影響你的那個力量有多大。

領悟是改變的開端,它創造新的選擇機會。但是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還不夠,
唯有採取不同的方式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待續)

(本文照片除封面外皆取自Pexels網站)

 

本書簡介:(讀冊網頁

父母會傷人
Toxic Parents: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 Reclaiming Your Life

作者:蘇珊.佛渥德、克雷格‧巴克

譯者:楊淑智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03-05-0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kuai 的頭像
    sakuai

    讀日劇、過生活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