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josh-sorenson-391522.jpg  

關於本書,
請先參考本系列第一篇文[書摘+小感想:父母會傷人(上)


-------------------書摘分隔線-----------------------


      11 自我實現的開端】


心理獨立並不意味著必須切斷與父母的關係,而是你可以是家中的一員,同時
也是獨立的個體。也就是說,你做自己,也讓父母做他們自己。

當你覺得可以與父母(或其他人)的信念、情緒和行爲不同時,你就能「爲自
我定義」。如果父母不喜歡你的行爲或想法,你勢必得忍受一些不自在。當你
不急著爲父母改變自己,就必須忍受彼此的不自在。即使你有些信念與父母很
像,或行爲符合他們的期許,但這些信念和行爲都是你自己決定,而且可以選
擇是否同意父母的看法。

這並不意味著鼓勵你不顧一切,恣意回應別人的情緒,或忽視你的行爲可能對
別人產生衝擊。但你也不能容許別人騎在你頭上,而要在照顧自己和關切別人
的情緒之間找到平衡點。

我們是社群中的一分子,沒有人可以完全不受別人的慾望左右,也沒有人能擺
脫某種情緒依賴,或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坦誠的人際
關係需要某種程度的互相依存。就此來說,自我定義必須有彈性。向父母承諾
並沒有錯,但應出於你自由意志的選擇。此處我要談的是讓你的情感保持完整
、對自己誠實。


有時自私並無不妥


許多人從不爲自己辯護,因爲他們將自我定義與自私混爲一談。「自私」會讓
我們有罪惡感。

.........................

pexels-andrew-rekand-8593793.jpg  
桑荻將人生的重大決定植基於過度膨脹的兒女義務上,她相信有責任爲父母放
棄自己的需求。她鮮少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年來一直壓抑憤怒,且缺乏自我實
現,終至引發憂鬱症。

就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桑荻對父母的回應都是不自覺的、習慣性的反射動作。
當我們做出回應時,通常都沒經過思考,也沒有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更沒有
探索可能還有哪些選擇。當一個人覺得心理受威脅或攻擊時,通常是最有反應
的時候。我們可能對週遭任何人——諸如情人、老闆、子女或朋友——做出反
應,對父母的反應尤其強烈。

當你採取回應時,一般會說:「每次媽媽告訴我該如何過日子時,我簡直氣瘋
了。」「他們眞的知道怎麼按我心理的按鈕,我老是被他們牽制。」或「我不
得不聽父親的話,我老是看到他氣得滿臉通紅。」當你允許情緒反應變得不自
覺,就等於放棄情緒的控制權,而將這權利轉讓給旁人,使對方擁有莫大的控
制權。


回應和反應


主動的反應就是回應。當你回應時,便是在傳達思想和情緒。你知道自己的情
緒,但卻不讓情緒左右你,以致輕舉妄動。

回應同時會讓你保有自我價値感,儘管父母可能數落你幾句。回應極有益,別
人的思想和情緒不再害你陷入自我懷疑的陷阱中,你將看清與他人相關的各種
新機會和抉擇,因爲你的展望和理性不會被情緒埋沒。回應也能使你奪回許多
自控權。

桑荻需要更理性的回應,而不是衝動地反應。我提醒她,改變行爲對每個人都
是難事,包括我自己,但如果矢志不移,一定能達成目標。她願意試一試。

我要求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確認大部分觀點是否出自父母說過的話,亦即父母
對她的定義。這個定義負面的部分包括貼標籤,認爲桑荻是自私、忘恩負義的
壞女兒。桑荻多年來一直將這負面的自我形象內化成對自己的觀感,因此我們
不可能一夕之間就將它消弭。但是,我提供一些開始改變行爲的策略,好讓她
用更眞實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取代父母對她的偏差定義 。

.........................
pexels-robin-schreiner-2261168.jpg  

無防衛性的回應

沒有人被教導要毫無防衛地回應別人的言行舉止,正是這個技巧不容易練習的
原因,它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操練。同時,大部分的人都假設,如果不能在衝突
中自我防衛,將會被對手視爲懦弱,以致被騎到頭上。事實正好相反。如果你
能保持冷靜,拒絕輕舉妄動,才眞的有力量。

我再次強調應該學習並操練無防衛性的回應,尤其是與問題父母應對時。這種
回應方式可能突破攻擊、退縮、防衛和升高衝突的惡性循環。

以下若干無防衛性的回應方式,可在日常的人際互動中嘗試:

.哦?
.哦,我瞭解。
.那很有趣。
.你當然有權不認同我的看法。
.你不贊成,我很遺憾。
.讓我想一想。
.何不趁你還沒有那麼難過時,我們好好談談。
.看你那麼受傷(沮喪、失望),我很難受。"

重要的是,在與別人互動前,你可以自行練習這種無防衛性的回應。爲了做這
種練習,你可以想像父母就坐在房間裡,說了一些批評或誹謗你的話。你大聲
地用毫無防衛的話回應。記住,當你爭論、道歉、解釋或試著改變他們,就必
須放棄許多權力。如果你要求某人原諒或諒解,你就等於給他們壓制你需求的
權力。但是如果你使用無防衛性的回應,你就是毫無所求,當你一無所求時,
你就不會被拒絕了。

.........................
07762.jpg  

12    誰該負責?】


你的童年是否快樂已無法改變。唯一還能使上力的只是改變你的信念,弄清楚
到底誰應該爲你痛苦的童年負責。這個轉變很重要,因爲除非你能誠實地評估
誰該負責,否則將一輩子責怪自己該負責。只要你一直責怪自己,就會承受羞
恥且自恨,也將用盡各種方法懲罰自己。

.........................


這是他們的責任


我已經說過許多次,但此事必須一再強調,何況他很難内化爲你個人的觀點,
即:
你必須不再為痛苦的童年負責,把它丟到它該去的地方。

爲了幫助你釋放這個責任,我列出一張清單,這是許多求診者錯怪自己的事項
。爲了能有效運用,你可以設定一段安靜的獨處時間與你的「内在小孩」對話
,這將幫你看清楚自己有多渺小、無助。你可能需要兒時的照片,請大聲地對
照片中的你說:「你不必爲......負責。」虛線部分請填入以下符合你情況的
敘述:

1. 父母輕視、忽略你
2. 父母讓你覺得沒有被愛或不可愛
3. 父母殘酷或毫無顧忌地嘲弄你
4. 父母咒罵你
5. 父母過得不快樂
6. 父母的問題
7. 父母選擇不解決自己的問題
8.]父母酗酒
9. 父母酗酒後所做的事情
10. 父母毒打你
11. 父母對你性侵害

若還有其他童年往事讓你覺得該負責,請補填在後面。

本練習的第二部分涉及將責任還諸父母。爲了讓這一步更加集中焦點,請將上
述每個項目重說一遍,並在每一項的前面加上:「我父母該爲······負責。」
同樣地,如果個人經驗中還有其他責任需要轉移到父母身上,請補填在後面。

一開始你可能理智上知道這些事不是你的錯,但內在小孩依舊覺得你有責任。
你需要花點時間,讓情緒跟上新的覺悟,並多練習幾次。


「我認為他們不是有意傷害我」


如果父母言行不當、生病、自身有嚴重問題或「用心良苦」,你可能不願將責
任推給他們。
pexels-mart-production-7278804.jpg  
.........................

「重點不是你父母應該爲此負多少責任,而是你要瞭解自己不必負任何責任。」

.........................

你可能看出父母失職,或憂鬱、生病、常不見人影,卻依舊同情他們受苦掙扎
,畢竟你父母擁有的資源極爲有限--三、四十年前即使是在美國,大部分的
人都不敢大方地接受心理治療。他們也可能非常被動,以致常覺得無助,而你
可能相信他們毫無傷你之意。

我確定有許多案例,父母無意造成子女的傷害,但推測父母的意圖是在浪費時
間,畢竟傷害已經造成了。如果這傷害是言行不當的父母造成的,則這傷害與
其意圖毫不相干。因爲這樣的父母不論做或沒做什麼,都得負責任。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


「他完全失控」


受虐兒長大後,很難將責任還給理當負責的人。先前提過「接受責難」是受虐
兒求生存的方法,他們一直相信甜蜜家庭的神話,相信錯不在父母,而在自己
。這種信念深深影響受虐兒一生,成爲自傷行爲的核心,但這是可以改變的。

.........................


負個人的責任


將責任還給理當負責的人--尤其是你父母,並不意味著你能推卸所有自傷的
行爲說:「這都是他們的錯。」釋放童年的痛苦,並無法擺脫你成年後應負的
責任。

以下清單將幫助你將焦點放在與父母關係的責任上,大聲說:「身爲成人,在
與父母的關係中,我有責任.....」 虛線部分請接下列符合你情況的敘述:

1. 切斷黏著父母的臍帶,成為獨立的個體。
2. 誠實面對與父母的關係。
3. 面對有關我童年的事實。
4. 鼓起勇氣確認童年和成年生活之間的關連。
5. 鼓起勇氣向父母表達我真正的感受。
6. 無論父母是否健在,都要對抗、消除父母對我人生的影響和控制。
7. 改善我殘酷、傷人、論斷或操縱的行為。
8. 尋找適當的資源幫助我,醫治我的內在小孩。
9. 重新收回成年後的力量和自信。

重要的是確認清單中,哪些是你應該努力的目標。沒有任何事情一蹴可幾,當
你努力邁向這些目標時,難免會遇到挫折。你可能倒回去舊有的行爲和思考模
式,甚至決定放棄。事實上,你應該預料到會有這些不上軌道的情況出現。這
只是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終點。有些目標可能比較難,但所有的目標都可達成
,你絕對可以釋放你的內在小孩,不再受永世的懲罰。

.........................
pexels-tobi-631986.jpg  

後記            不再內心交戰


……我們絞盡腦汁要贏得問題父母的愛和接納。這樣的奮鬥搾乾我們的心力,
且因此活在紛亂、痛苦中,父母卻依然故我,唯一方法就是不再試圖改變父母


該是終止、放棄抗爭的時候了。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父母,而是必須放棄


.改變父母,好讓你的情緒好轉。
.試圖做贏得父母疼愛的事。
.讓父母左右你的情緒。
.幻想總有一天父母會給你應得的照顧和支持。

就像許多問題父母養育的子女,理智上知道如果一直無法獲得父母的支持,很
可能再怎麼努力還是辦不到。然而你的腦袋這麼想,心裡卻鮮少這麼領受。
内在那個努力不懈的小孩可能依舊渴望,無論父母有什麼理由,總有一天必將
奇妙地改變,對你付出愛。你一直以爲是自己做錯什麼事,才不惹父母疼愛,
你可能決心努力彌補自己的罪過,即使爲此付出任何代價,但當你轉向父母尋
求兒時渴望的照顧和認同時,卻像回到乾涸的井邊找水喝,你的水桶將依舊空
空。

你可能繼續表現得像個孩子或無助的人,因爲你等著父母准許你長大。但應該
是你准許自己長大,而不是父母。當你真正放棄努力改變父母時,你將不再需
要破壞自己的生活。


重新定義愛


愛不只牽涉到感情,也牽涉到行爲。當桑荻說「父母根本不知道怎樣愛我」時
,是指他們不知道如何表現出愛的行爲。如果你準備問桑荻的父母或任何有毒
的父母,愛不愛他們的子女,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回答「當然愛」。然而令人難
過的是,他們的子女大部分都覺得父母不愛他們。有毒的父母鮮少將他們所謂
的「愛」,轉化爲照顧和安慰的行動。
pexels-rodolfo-clix-1024900.jpg  
.....

一旦瞭解什麼是愛,你可能就知道父母根本不會或不知道怎麼去愛。這是你不
得不接受的事實之一。但是當你清楚限定父母的行爲、瞭解他們的能力有限,
且知道你的損失是因他們的缺失造成時,不啻是敞開人生的大門,讓別人有機
會眞心愛你。


信賴自己


你年幼時就像其他兒童一樣,全憑父母的認同與否,來判定自己是好孩子還是
壞孩子。但由於有毒的父母斷定的事務往往是扭曲的,因此你往往犧牲自己的
觀點,去相信某些看似不對的事。長大之後,你依舊會做這樣的犧牲。

透過本書的各種練習,你將轉移這個源自父母的評斷標準,改用自己的價值觀
判斷。你將學習信賴自己對事實的感受。你將發現即使父母不認同你的意見,
或不贊成你所做的事,你依舊能忍受因此產生的焦慮感,因爲你再也不需要他
們幫你做任何判斷。你已經能凡事自己下定論。

你越懂得自我定義且獨立,就越不討父母喜歡。記住,有毒父母的特質就是對
任何改變都備受威脅,他們可能是最後接受你較健康之新行爲的人。這便是爲
什麼自信重要的原因。父母遲早會接受新生的你,而你可能發展出成人對成人
的親子關係。父母也可能爲了維持現狀而加倍抗爭,但無論他們如何反應,一
切全看你是否願意釋放自己,脫離家族有毒行爲模式的窠臼。

成爲眞正的成人並不是循直線式程序進展,而可能往上走、往下走、向前走、
倒退或人仰馬翻。你要有心理準備,一路上會踉踉蹌蹌或錯誤百出,也可能無
法完全擺脫焦慮、懼怕、罪惡感和張皇失措。沒有人順利地一步登天,但是這
些傷痛的事將不再控制你,這便是關鍵所在。


(本文照片皆取自Pexels網站)

 

本書簡介:(讀冊網頁

父母會傷人
Toxic Parents: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 Reclaiming Your Life

作者:蘇珊.佛渥德、克雷格‧巴克

譯者:楊淑智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03-05-01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