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artem-podrez-7504937.jpg                      
關於本書,
請先參考本系列第一篇文[寫在「割斷臍帶做大人」的書摘文之前]。


-------------------書摘分隔線-----------------------

第三章 受難的母親

……

兩種類型

受難的母親,大致上可以區分爲兩種類型---吵鬧的與安靜的。吵鬧型的受難者
,她的苦難可以用聲音的強度來區別等級---嘆息、呻吟、自言自語、叱責、尖
叫。但是,反映出她的效力的,並非聲音強度,而是一些巧妙設計的話語:她
的話使你自覺應該對她受苦的起因,或至少對不能使她的痛苦減輕負責。

……

如果你母親是個安靜型的受難者,你也會收到相同的訊息---但這是一些無語的
訊息,更難確定,也更難對抗。

……

於是,歌與舞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變化,從吵鬧型鮮明的敲擊節奏,到安靜型輕
柔細緻的身段,但其目標則一。那就是使你極端自疚,好讓她控制你。而如果
她眞地善於此道,你大部份時間就會背負著一個小老太婆到處跑。

被虐狂的規則

如果你已決定卸下背上的老婦人,可能已和她發生過幾次戰役。但戰事的發展
多半不利於你;即使表面上你獲得勝利,你還是輸了。而這就是受難母親手法
的厲害之處:勝者輸,敗者贏。

容我對這場戰爭,做更鮮明的描繪。如果她的主要戰略,是藉着罪惡感的激發
來控制你,若你終於落入她的掌握,你會怎樣?憤怒而且反擊?假使你眞的這
樣做了,結果你是很清楚的。她的目的是要你覺得應該爲她的痛苦負責,則你
擊出的每一拳都對她有利。想公然訴諸戰爭以爭取自由,其實只是依照她的規
則戰鬥;而這規則是:勝利恒屬於滿身血污的傷患。只有苦難較多的人,才享
有勝利者的權力,控制對方。因此,每一回你出擊,她總是掌握着激發罪惡感
的重點,而你易於自責的弱點也還未治癒---你可能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也僭
用起受難策略。每一回她將「看你是怎樣對待我的」投擲過來,你可能也會以
「但你又是怎樣對待我」作爲回答。再一回她把病痛拋過來,你也把自己的頭
痛、沮喪、恐癌症等等丟回去。如果她是怪罪你,她生病期間沒打電話去慰問
,最「自然」的對策畢竟是說,你之所以無法打電話給她,是因爲你自己也病
倒了。但這並不只是說,這場戰爭已對你造成了致命的傷害;而且你更可能爲
了舒解她的痛苦,眞的變成一名有被虐狂的失敗者。即使佔據了此一有利的陣
地,你仍然無法獲勝,因爲此時規則已變成:如果你是這樣一個窩囊廢,你顯
然已無法處理自己的生活,因此你最好是讓她來替你處理。

……

親情的飢渴


從懂事以來,在我們眼中,父母就一直是大人,他們的作爲和規定代表了成人
世界的規矩。因此,我們很容易忽視此一事實:通常扮演這樣一個强制性角
色的,乃是我們父母最不成熟的一面。

pexels-artem-podrez-7504915.jpg   
現在,就讓我們從這個角度觀察受難的母親。她在藉罪惡感來控制子女的戰略
中,所表達的是什麼?駐留在她内心的,是怎樣一個小女孩?首先,我們看到
一個小女孩,她無法獲得親情的滿足。這使她不禁懷疑自己是否討人喜歡。因
此,她不相信有人(包括自己的子女)會出於自願地關心她,聽她傾訴,和跟
她作伴。她以爲人們陪伴她,是因爲他們被迫如此。由於她早年親情被剝奪的
經驗,由於她內心饑渴的空虛感,她不惜傷害自己,以此向別人勒索一點點憐
憫,一點點虛假的愛。

這個不幸的小女孩不曉得,正是這些努力驅走了人們,正是她的戰略使子女和
她疏遠的。她只曉得,除非用罪惡感來束縛子女,他們都會離去。.......無法饜
足的渴望傷害了你母親,使她想要從自己子女身上得到這份母愛---「這正是親
子之間正常關係的倒置」。

……

爲什麼饑渴的小女孩會採取這種方式來爭取愛呢?可能因爲這是她從母親那裏
學來的,而她母親則學自祖母。受難的母親本身就是被剝奪的小孩,從母親那
裏得不到的,她們想要從子女身上榨取。於是母親們將虐人的技巧一代一代留
傳下來,彷彿帶着詛咒的傳家寶。

讓我們沿着時間的軌迹往回看:女兒抱怨使用洗碗機,還得把碗搬進搬出。母
親說:「這還不好?我必須用手去洗。」祖母說:「那也沒什麼,我必須燒熱
水。」曾祖母說:「哼!我還得自己去打水。」

如此直到時間的開端和終了。 在某些次文化圈 (subcultures)裏,這種養育
子女的方式,這種「我在受苦,因此你有虧於我」的態度,是如此地普遍,如
此地根深蒂固。如果你母親來自此一背景,她很自然地就學會了,就好像學習
別種羣居的技能一樣。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人,很難了解它傷害人的力量。而
如果你母親正是一個受難者,除非你能夠煞住脚步,認清眞相,並努力脫離那
種互動關係,否則你也會接收這份悲劇性的遺產,並把它留傳給後代。
pexels-karolina-grabowska-8909975.jpg  
同情與愧咎

終止這場悲劇的第一個步驟,是你必須覺察到,你正參與於其中。有時候我們
很難辨明,你對她的苦難的反應是不適當的罪惡感,抑是適當的同情。她也是
人,而且長時間跟你親密相處,如果你給予援助或同情,或者盡力去減輕她的
痛苦,那當然可能是出自眞情的關愛。假使你知道她的痛苦是眞實的,不是自
己課諸自己的,而且不是爲了激發所欲求的反應而採取的習慣性手段,則那是
同情。假使你不認爲她是在指控你,說你是痛苦的起因,說你無能救她脫離苦
海,則那是同情。假使你覺得,她痛苦的告白和她的求助於你是坦誠的,並未
摻雜怪罪或強制之意,則那是同情。

但那是罪惡感,而非同情,假使:①這是她由來已久的老手法,要使你機械性
地依照她所喜歡的方式回應。②理智告訴你,如果你並未滿足她的要求,而只
是表現出她所希望看到的情緒,她是不會崩潰的。③她的所作所爲令你極度不
安,彷彿你犯了惡意傷害的罪行,但你所做的其實只是未能如其所願而已。④
你的行爲並未傷害任何人,但你卻像是一個罪人那樣心神不寧。雖然你只是做
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並未從她或別人身上拿走一針一線,結果你卻覺得自已
自私無情。這份罪惡感是你母親的巧妙手腕所激發的,而你避免被控訴的反應
,則是你所採取的舞步。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你必須預知你們雙方
下一步可能採取的動作。

一旦你發現自己被玩弄於股掌之中,首先你可能會憤怒,其次你可能會開始反
擊。但是,上文已經說過,這只是同一支歌與舞的另一個變奏。因爲你的反擊
會使母親更像受難者,而且會使你更自疚。比較有助益的作法,是集中注意力
於母親内心的小女孩。當她正在扮演受難者的角色時,凝視她,傾聽她,然後
揭下她成年人的偽裝,擱置她自以爲是的親長身份,注意那個駭怕、憤怒、貪
求無魘的小孩--現在,她看起來多麼弱小!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於是一切可
能性都向你開放,你可以採取各種不同方式回應。然則問題是:你應該如何對
待這個小孩?想一想,你會怎樣對待一個提出這些要求的小孩?

但是,照料一個小孩和照料母親内心的「小孩」,這兩種情況並不完全相同。
一個眞正的小孩,他的依賴性恰與其年齡相稱;在他能夠堅強地走入人生另一
個階段之前,我們必須正視他所提出來的需求。而母親的依賴性並不適合她的
年齡,她所提出的需求再也不是別人能夠予以滿足的,而依賴性也使她無法尋
找自我滿足的其他路徑。即使是面對一個眞正的小孩子,他用來使你迎合他的
需求的方法,你也不會完全接受。回答或滿足他的哭訴、不合理的索求、控告
和詭計,於你和你的孩子都是有害的;因爲這只會延長他的苦難。同樣地,如
果你想陪母親共舞,藉以滿足她的需索,這於你和你母親也都是有害的。

如果你已認清,扮演受難角色的是母親內心的小孩;而且如果你同時也明白,
依照年齡計算,母親其實不是小孩,則你可以獲得一個關鍵性的認識:母親所
沒有的,你永遠無法予以補償。想要滿足她內心的小孩,只是白費力氣;
結果是筋疲力盡與絕望,而你完整的人格也會逐漸腐蝕。你自以爲能夠拯救
或滿足她的想法,你必須放棄。事實上,只有你(和其他的人)停止徒然的嘗
試,她才有機會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pexels-cottonbro-studio-7118199.jpg  
你已經長大

現在,你應該已經洞徹一切秘密。可是,爲什麼當你着手要跳出循環的歌與舞
時,卻又如此困難?

首先,理論上是否了解,和面臨陷阱時能否當下覺醒是不同的。當你已身在其
中,你覺得這是熟悉和自然的,就像你所呼吸的汚穢空氣。因此,你無法拒絕
母親的邀舞,而原因只是你還無法在接受邀請的那一刻立刻覺醒。這需要多次
的練習和警惕之心。

但是,即使你當時已看清眞相,也無法保證你不會重蹈覆轍。這個模式已深深
鏤刻在你的神經細胞裏;一再的反覆練習,已使它成爲自動性的反應。但最重
要的是,使你軟弱的並非你成人的一面,而是你內心易於被媽媽控制的小孩。
在這一場戲裏,你內心小孩所盤據的優越地位,使你在感情的底層留下了兩個
弱點--你的依賴心理和你的自疚包袱。

………

因此,除了必要的覺察,在擺脫舊有的模式時,你還得面對巨大的內在衝突。
你必須做好準備,去承受母親可能的憤怒、指責和冷漠。你必須做好準備,考
驗自己是否能渡過罪惡感的折磨和被遺棄的感覺。然則忍受母親的憤怒和指責
,忍受你自己的焦慮和恐懼的力量,要從何處取得呢?你必須採取的第二個步
是,記住,雖然爲舊有模式所侷限的是你內心的小孩,但你不止是那個顫抖
的、絕望的小孩。你也是一個成年人,擁有多種技能,無數經驗,以及在實質
上和情感上更進一步滿足自我的能力。爲了母親內心的小孩,你最好不要知道
那個成年人的存在。爲了你內心的小孩,亦然;因爲這樣你就可以繼續要求母
親照顧。但是,他確實在那兒。你可以向你內心的小孩保證:你有能力照顧自
己。

擁有滿足自我和照顧自己的能力,並不是要你隱遁世外,過着苦修的或寂寞的
獨居生活。所謂照顧自己,也包括尋覓你可以倚賴的人---他們能夠滿足你,供
給你情感的養份,並且他們願意這樣做,而不要求你交出自主權作爲回報。你
不須爲了逃避指控而扭曲自己至於不成人形,你能夠昂然站立起來,去追求自
我的實現。

……

說「不」的藝術

第三個步驟是,堅決地使受難的母親明白,當你不依照她的意思去做時,如果
她選擇痛苦,那是她自己的選擇,你不接受任何譴責。當然,爲了做到這一點
,你必須眞確相信自己無罪。在她對自己應負的責任和你自己應負的責任之間
,你必須有個清楚的劃分。當你爲自己所做的事並非出於惡意,而這事恰與母
親的希望相違,如果她又訴諸令你自疚的手段,你應該以堅定的立場作爲答覆
,拒絕爲她的苦難負責。同時,你也必須堅持,如果她要求你注意和關心她,
她也應該承認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尊重你拒絕的權利。

……

因此,在毫無惡意的情況之下,提出自己的實際需要,並不會傷害到別人。反
之,你可以幫助別人體認到,你也有權利說:「不,我不接受。」某人有需要
,因此你必須去迎合---這在你心理上原是一則神話,現在已經被動搖了。在你
覺得有權利拒絕這個神話的威迫時,你開始能夠自由成長。說不定你還能夠幫
助母親成長。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本書全名:
割斷臍帶做大人:孝順父母,也勇敢地創造自我
原文書名:
Cutting Loose: An Adult's Guide to Coming to Terms with Your Parents
原文作者: Howard M. Halpern
譯者: 廖立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4/08/16

 

(本文照片皆取自Pexels網站)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