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我而言,這是一部很慢「熱」的戲。
我要看到第二遍,才慢慢能體會作品裡極度壓抑、刻意低限的風格,
還有按捺在冷調的表層底下,
時而暴烈時而狂亂彷彿在水中吶喊一般的情感表達方式。
那感覺就很像這部戲的配樂,
乍聽下安靜平緩,很容易被忽略,但其實細細聆聽,
彷彿看得見侯鳥展翅成群飛起的畫面,
或者遼闊的天空、冷冽的大地、飛散的蒲公英.....
其實很療癒很耐聽~~

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各項構成元素風格極為統一的好作品。
從光線、色調、美術、音樂到編劇、導演等環節都極為低調內斂,
戲裡雖然講的是受虐、誘拐、逃亡、控告、家暴、親子分離...
這些原本在一般電視劇裡習慣用高頻而暴烈的聲光肢體效果刺激的部份,
在這部戲卻是頭到尾都刻意只用最低限的比例去處理,
於是產生一種讓我無法在情感上大量投入、
推使我用腦子去理解的觀賞經驗。

(所以當我看第一遍的時候,
  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說這部戲很催淚。
  因為我自覺掉淚門檻很低,
  然而卻沒因為這部戲而掉下幾滴淚....
  不過當然,
  一部作品的好壞絕對不是用讓人掉多少眼淚來決定的!)


【故事】


北海道室蘭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女孩道木怜南被人發現在海堤上失去蹤影,
經由漂流在水面的鞋子判斷,怜南可能已經不慎落海。
大人們焦急找尋卻毫無所獲,
最後只能判定她已經遇難,進而宣告死亡。
然而事實是,
怜南因為不堪長期遭受母親男友浦上施虐,以及母親仁美的袖手旁觀,
在一次被毒打丟棄於天寒地凍的垃圾袋裡、奄奄一息之際,
偶然被她的代課老師鈴原奈緒救起,
終於決定隨著老師逃離這個讓她身心重創的家園,遠離傷害。

奈緒帶著隱姓埋名後的繼美從北海道逃到了東京。
這一大段的逃亡路途,
逐漸牽引出奈緒自己心中糾葛已久的心結,
也才讓觀眾明白,原本不喜歡小孩、待人總是保持一段距離的奈緒,
除了單純的惻隱之心,
其實更是因為自己童年被生母拋棄的同理心讓她無法棄怜南於不顧。



在這段共同生活的日子裡,
奈緒彷彿經由與繼美的相處,重新與童年的自己面對面。
她看見那個因為被生母拋棄而自我封閉的五歲小奈緒,
還有那個因為害怕再度被遺棄,
所以在領養家庭裡一直長期壓抑、當個乖孩子的七歲的自己。
透過這段與繼美共度的歷程,透過被繼美牽引出的母性,
奈緒終於看見了自己的生母和養母用不同方式愛她的母性,
也終於能夠放下自己對生母的怨恨,
並且真正擁抱撫育她三十年的養母,
從而與她自己的童年和解,修復與兩個母親的關係,並且修復自己。




【母性啊.....】


所以這部戲其實是透過受虐兒被老師解救的故事在談「母性」。

緯來日本台將片名譯為「兩個媽媽」,
其實這裡面有許多媽媽,遠不只兩個。

怜南的生母道木仁美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是狠心的媽媽。
我很肯定腳本家元裕二描繪道木仁美的轉變過程。
那裡面有喪夫的悲傷、有無法回到過去幸福時光的無奈、
有單親幼女維生的辛苦、有孤獨時無人可以支撐的寂寞...
所以到最後當她面對男友不斷對怜南施暴、
無助到一度想帶著怜南跳水輕生,
最後唯有冷漠唯有視而不見才能讓她痲痹傷痛,才能繼續活下去吧~
腳本家筆下對仁美雖然有責備但也有理解,
理解母性之所以會扭曲的其來有自。

光是這個角色的描繪,雖然並不夠全面而深刻,
卻已經讓我很願意肯定這部作品的用心。
而元裕二僅用短短幾場戲幾句台詞,
便清楚點描出這中間幾個重要轉折點,
其中的節奏毫不拖泥帶水,
其編劇功力令人激賞。

拯救怜南的鈴原奈緒也是個母親。
雖然只是短短幾個月的相處,
這段時間相較於怜南往後必須獨自成長的長遠人生,
可能根本還不夠資格被稱為養母;
但奈緒被激起的母性,
以及她與怜南之間所建立的情感卻有著患難與共過的緊密。
奈緒給予怜南的,不只是高密度的親子關係,
她給怜南二十年後的承諾,更彷彿是命運共同體一般的召喚。
那曾經牽過的手,母親所能給予的溫暖懷抱,和不求回報的全然守護,
是她們即使相隔數十年依舊可以找回彼此的通關密語~~

奈緒的養母鈴原藤子也是極為「人性」的角色。
她在領養奈緒之初,面對自我封閉的女兒,
也曾徬徨過是否真的能成為奈緒的母親。
但後來當她決定陪著小奈緒到處尋找她的生母時那種義無反顧,
讓我看到了身為母親真正的無私無我。
真正地對孩子敞開心胸,完全以孩子的心念為主....
這就是母性啊~
而,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
當奈緒因為名義上誘拐了怜南而成為罪犯,
藤子的掙扎、選擇保護另外兩個自己親生的孩子、
選擇斷絕與奈緒的母女關係、
以及從未真正交出斷絕關係申請書、到後面全力支持奈緒的決定,
這中間的轉折,很「人性」,很「凡人」,但是很真實!

奈緒生母望月葉菜的母愛更是駭人~~
編劇以倒述的方式慢慢拼出她與奈緒錯綜複雜的母女緣份,
這個部份,我只能以終極的母愛來形容了~
當年為了保護稚齡的奈緒,
望月選擇一肩扛下殺夫、縱火的罪名入監服刑;
三十年後與奈緒重逢,
她依舊毫不保留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以換取奈緒和繼美平靜的生活。
那樣的無悔無怨,那樣毅然決然地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
願意為孩子背起所有的十字架...
世界上真的也只有母愛能做到這個地步了吧~~

奈緒的妹妹芽衣也是個母親。
雖然直到最後一集她才產下那個心臟受損的孩子,
但從她得知懷孕開始,她就是個母親了。
這中間的煎熬、猶豫、徬徨和假裝堅強底下的脆弱,
還有最後決定獨自生下孩子後的勇敢,
都是人性與母性之間很真實的拉鋸~~

所以最後一集裡那個長年照顧望月的老爺爺說得真好:
這世上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
還有另一種人,叫做母親~~~

那是超越所有一切的另一種存在!
母親可以為孩子擔受一切,甚至捨棄生命都在所不惜。
真正的母性甚至超越血緣超越理性,不管是親生還是領養,
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緊密連結,那種情感上的緊緊相依,
化為母親手中的溫度、懷中的擁抱,
即使被迫離散,
母子(女)之情終究會重新連結,不管是在多久之後...


【受傷的孩子....】


很想好好來談談怜南和奈緒這兩個同樣被母親拋棄的孩子。



怜南一直都非常聰明乖巧、從不訴苦而且善解人意。
然而我想,
這種超越她實際年齡的懂事早熟或許源於曾經被母親仁美丟棄。
小小年紀的怜南當然不知道媽媽為何要拋棄她、漠視她,
她只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想像,如果自己更乖的話,才不會被丟掉吧~
所以她極盡所能地聽話,壓抑自己的喜好去討好大人,
這是她的求生本能,想來真是令人鼻酸。

奈緒是另一種典型。
因為被生母突然拋棄,還在錯愕之際已經被送進孤兒院,
無所適從的她選擇自我封閉。
七歲時被鈴原家收養,雖然有個對她視如己出的養母,
但被拋棄過的恐懼和不安從不曾真正消失過。
那種與領養家庭保持著一段距離的乖順聽話,
與其說是懂事,不如說是客氣。
我想,或許她心底深處一直有著莫名的焦慮,害怕再度被至親背叛,
所以先在自己周圍築起一道牆,把脆弱的心包起來以免再受傷害。
於是她到長大後還是無法與人產生親密的關係,
與妹妹、養母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也無法和男性建立情感關係....

所以這部戲的調性才會這麼壓抑而內斂。
因為整部作品其實是兩個被拋棄的孩子相互取暖、彼此撫慰的過程,
怜南和奈緒同樣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遭遇被至親拋棄的傷痛,
她們身上有著相同的印記,
都選擇了先放棄自己的喜好,讓自己更乖,
這樣才不會又被大人丟棄...
所以怜南才會有那本「喜歡的事情記事本」,
那不僅讓她可以想起開心的事、忘掉真實生活中的痛苦,
那大概也是她生存下去唯一的依據~~
而奈緒,也經由拯救怜南,彷彿拯救了那個被困在童年的自己,
那其實是個自我療癒的歷程~



【其他.....】


那個小童星蘆田愛菜真是太會演戲啦~~~
我好喜歡這個小朋友!
演起來很自然,沒有匠氣。
而且,她長得跟我的小姪女有幾分神似,
讓我覺得很有親切感呢!

松雪泰子在這齣戲裡的聲音表現很讚,
她全部用氣音小聲說話,
很能表現奈緒這個角色退縮、壓抑、自我封閉的特質。

但我最喜歡的演員還是田中裕子。
她真是個好棒的演員啊~
整個人包括聲音、表情、眼神甚至整個肢體都在演戲,
一整個渾然天成!
難怪可以擔綱演出國民劇「阿信」的主役啊~~



最後要再提一筆的還是腳本。
元裕二這個腳本寫得真好,
每個角色都有其性格的成因和背後的深度,
劇本裡強調每個人都只是凡人,
包括曾經想勒索奈緒的記者藤吉,和上面我所提過的每個角色,
他們都有自己的掙扎和矛盾,
那背後的緣由寫來都頗有說服力。

其中我唯一覺得沒有交代清楚的是記者藤吉放棄勒索的部份,
那是我覺得角色動機前後不夠一致、轉折得不夠自然的地方。
此外,我還是覺得部份帶有寓意的台詞加得太過刻意,不夠自然....

不過整體而言,這還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戲。
整部戲的調性非常能傳達「壓抑後的溫柔」那種女性特質,
在不張揚不誇示的表現風格中,
靜靜地談著關於女人和母性之間一些很深沈的東西~~~

好戲值得慢慢咀嚼,
還好這部戲我看了第二遍~~~~



緯來日本台譯名:2個媽媽(兩個媽媽)


註1:給買奈米版回來看這部戲的朋友一點建議--
    奈米版的最後一集翻譯極差,
    並且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場戲也被剪掉,
    我自己覺得對於理解整部戲有很大的障礙。
    雖然我沒看過其他版本,
    但是這部戲的奈米版我完全不建議購買。


註2:緯來日本台將於10/26日起,每晚9:00首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