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henry-&-co-1144871.jpg  
                                                                                                            (圖片出處:Pexels網站)
本書全名:(讀冊網站連結

立下界限: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作者: 蘇絢慧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1/04/27


----------------------書摘分隔線-------------------

【第一篇      你過的是怎樣的人生 --- 人際關係界線失守十型】


第一型                         過於負責與責任感偏執的自我犧牲者

很多人都很負責任,卻老是把不屬於自己的事也攬在身上,負錯責任了。
你是否也如此?
......

常常去負責別人的事,或對別人的事比手畫腳、指指點點的人,真正想做
的是控制,這樣的人心中有一個自以為正確或正義的標準,只以自己的觀
點及角度看出去,只要不符合他認為的正確或正義,就難以承受內在情緒
--不論那是痛苦、憤怒、失望或是挫折,都無法真正地面對自己的情緒,
承認自己的感受,反而想要去解決,也就是控制他認為不應當的事情。  

這樣的人自以為只要解決外在的問題,也就是控制好看不過去的那個人,
讓他不要做錯事,不要惹出麻煩,那麼自己就不會遭殃或是被牽扯了。甚
至還會無邊無際地想像假如自己沒有去糾正對方或介入解決,後果一定會
非常嚴重和糟糕。

這種誇大的、不理性、失去客觀澄清及理解的想像,起因於內心「只有唯
一的標準」、「只有唯一的正確」,凡是不符合他所認定應該要的標準,
都是該被解決、被糾正的,以致他就像是一支鐵鎚,別人都成為釘子,見
一個敲一個,都該被他敲下去。


第二型    人生陷於推骨牌效應的失衡者

人生有很多混亂的情況,最常出現的混亂之一是,有人莫名其妙地把他的
人生問題丟給你,認為你「應該」要幫他處理,有義務回應他,不論他需
要什麼,你都有責任應該滿足他,有義務讓他滿意,不然你就是狠心無情
、見死不救、自私自利,是沒道德良心的人。  

他只要開口了,出張嘴,你就好像被按下某種無意識的「設定」--「應該
」要讓他滿意、「應該」要讓他滿足、「應該」要幫他妥善處理,不論這
究竟和你有沒有關係,或者你到底實際上有沒有那樣的能力。

如果這是你的情況,很混亂地就承接他人的情緒和人生責任,那麼估計你
也會很混淆地把自己的情緒和人生責任丟給別人。

為什麼呢?這是人的補償心理,因為你一不注意就去拯救和承擔別人的人
生課題,你覺得被虧欠了,會想從另一處得到補償,於是就會心理失衡地
期待著誰也來拯救和承擔你的人生課題。

陷入尋求補償的惡性循環

......

我們的社會,要建立界線並不容易。沒有界線概念,界線含糊不清,幾乎
是我們生活的日常。回想你從小到大的經驗,是不是有許多話語從小聽到
大,你幾乎沒有反思這些語句的含意,就照單全收?例如:

「你不要那麼愛計較」
「吃虧就是佔便宜」
「算了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能者多勞,有能力者就是要多做一點」
「你要多服務別人,服務別人是有愛心的行為」
「不要有意見,叫你做,去做就對了」
「讓你多做一點,是看得起你,不然拉倒」
「你那麼小氣,只是用一下你的東西,有什麼大不了」
「都是為你好,才要你這麼做」

例子很多,不知道你認為生活中,最讓你界線混淆,感到疑惑、不舒服,
卻又不得不做的話語是什麼呢?

這些在「我」和「你」和「他」之間混淆成一團的立場、權利、感受、思
想、價值觀、生命信念、人生課題及需求,總是讓我們過度承擔別人的責
任,又自動地把自己的責任推卸出去。

你這一生,真正要完成的是自己的人生課題,能成為的也只有真實的自己
。若是內心裡裝的皆是他人的認為、觀點、價值觀、感受和評論,那,你
還是你嗎?
........

如果你要成為真實的自己,想要好好了解及認識這個你要相處一輩子的軀
體與心靈,那麼,你真正要做的,是透過界線的設立和維護,好好地把自
己的部分認出來,真正分辨出:「什麼是我的想法」、「什麼是我的感受
」、「什麼是我的選擇和決定」。然後把別人的想法、感受和他的選擇及
決定歸還給他,不要攬在自己身上,那麼,你將會少掉許多無謂的焦慮與
煩惱。


第三型  毫無界線概念,沉溺依賴的索求無度者

通常人我關係界線不清的人,對於他人談論界線,就會渾身不舒服,充滿
防衛,敵意和抗拒。

但他想到的,不是他好喜愛為他人承擔、奉獻、犧牲,因而不解為何人我
之間需要有界線來分別彼此的主體性?相反地​​,他想到的其實是,好怕別
人不為他承擔、承受,不替他背負他不想面對也不想學習的事。當他想把
自己的責任往外丟、往外找依賴時,身邊的人如果都有界線的概念,知道
應該交還給他,讓他自己負起面對的責任,那豈不是造成他的受害、受傷
和受苦?  

這時他就激動起來,強烈地批評這個世界為什麼要變得這麼冷漠?這麼無
情?為什麼總要分得這麼清楚?別人不是應該為他付出,讓他滿意嗎?

如果你仔細觀察,盡可能靜下來瞧清楚,就會發現他從來沒有想到要負起
自己生命的責任,因為那太累了、太難、也太麻煩了。只要身邊有人繼續
承擔他丟出來的任何需求,並且「死命」必達,那何須瞭解人我界線的存
在呢?又何須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意願呢?

.....

假如你的身邊正有這樣的人,你是如何自處?他又如何跟你互動?

你若開始關心人我之間應該存在界線,也明白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底線,
這是維護自己是完整個體的基本權利,那麼,你要開始把那種似是而非的
情感操控言論破解開來。別再輕易受自己一直以來的內疚感和高道德感綁
架,跳脫不加以思考別人說的話有沒有邏輯、合不合理的渾噩日常。  

例如:一位母親從不要求、從不管教她的兒子要自我負責,並且要承擔起
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奮鬥,卻長期以來要求女兒應該要無微不至地
照顧及幫助弟弟(或哥哥),並且完成母親做不到的部分(例如:經濟條
件不足),無止盡地供給兄弟手足,幫助他們過舒適無缺的人生。  

這是非常明顯非理性的情感操弄和沒有邏輯理性的不合理要求,偏偏許多
人礙於和母親之間長年的內疚感(因為得不到媽媽的歡心而失落)以及情
感操縦(不讓媽媽放心就是壞孩子、不孝),以至於順應著放棄自己的思
考能力,不但不自己用邏輯來識破這個造成情感糾葛不清的關係死結,反
而合理化母親的要求和說法。


第四型                     假面道德家,人際界線綁架者

如果一個社會非常排斥「界線」的存在,只有一種可能--這個社會拒絕接
受人可以維持完整獨立。因為在這樣的社會中,依賴性強的人多、控制性
強的人多、追求霸權的人多、混淆隨便的人多、排斥異己的人多,又依賴
又控制欲強的人可能更多,因此讓界線混淆不清,表面上稱「不要計較這
麼多」、實際上卻是「我濫用你、侵犯你,你都不該有意見」。  

所以,不談界線的人,才是「真」自私吧! 不顧別人的感受與衝擊。  
.....

所以,別再把人我界線和自私混淆了。害怕人與人之間有界線存在的人,
要覺察自己內在的恐懼和焦慮,是如何長出那些「理所當然」的依賴和索
取?
.......

雖然人與人相處確實需要有基本道德,良好的美德更是促進人際合作非常
重要的動力,然而,當有人以道德或美德當令牌,盡情揮舞令牌威嚇你應
當具有道德及美德,卻從來不要求或管束自己時,這類訴諸道德的要求就
只是用來「綁架」別人,這樣的人實質上是人際界線的破壞者--他會藉由
控制你來滿足自己,不僅常竊取你的資源,吸盡你的生命能量,當然更會
極盡所能地破壞你跟他之間的界線。


第五型                          推卸自我責任的得寸進尺者

你的退讓與姑息,身邊容易養出那些得寸進尺、對你毫不客氣的人。
........

這種一直不為自己負責及承擔的內在心態,使他的人生持續地在「不思考
及不承擔」和「期待一個不用負責任的意外驚喜」中,循環再循環,重複
再重複。若是身邊剛剛好有一位慣於拯救別人,來獲取「自己是好人」和
「自己好有能力」的假象者,那就會剛剛好一拍即合,成為緊密的共生體
,相互依賴和索取。

你身邊存在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嗎?而你正是那一個拚命負責任的人嗎

.......

或許最終你會問,依賴者為何可以始終坐在依賴者的位置,什麼都不用承
擔和面對呢?除了他總能嗅出誰能成為他的拯救者之外,重要的是,他的
得寸進尺持續被默許,從一點點小小的請求開始,接著提出更多要求,一
步一步往一前跨進,於是耍賴得更多,推卸得更多。
.......

是否你已習慣餵養這樣得寸進尺的人?是否你無意識地長期被剝削和侵占
,漸漸地也理所當然覺得剝削和侵占別人根本沒什麼?滾雪球般惡化的人
際互動,或許在你的生命模式裡早已有跡可循。


第七型                                    透過努力想證明存在價值的內疚者

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總有人敢「軟土深掘」呢?難道那些人不會不好
意思?不懂得克制嗎?  

關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一、如果那樣的人懂得人我關係要有界線,要能尊重,就不會做出「軟土
深掘」的行為。  

二、若老是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能給予、很能付出的人(無論是時間,體
力,財力,心力,勞力),為什麼他不跟你要?既然你沒有明確說不行或
不能,而且好像永遠可以提供似的,他自然就會一直要。

除非你讓他知道,你沒東西可以給了,已經見底了,再繼續討繼續求也沒
了,那他才會知道一直巴著你,是什麼都得不到的。

那麼,這樣説來就有一個更深一層的問題--會不會是你不想讓他覺得你沒
有、你不給,所以才讓他一直覺得你是一個好人、善良的人、樂於助人的
人?

你心中想拿好人卡?還是大善人匾額?是不是很需要一種被肯定「你人很
好」、「你好善良」、「真是太無私了」的 稱讚?  

很多人都會立刻否認自己想當好人或大善人,覺得自己只是習慣避免衝突
、害怕衝突。

但你看,習慣避免衝突的人是你,又不是對方,既然你不想衝突,對方自
然不會感受到衝突,反而感受到你的和順和配合,那麼他又為什麼應該要
知道有所克制?  

自己的界限要自己練習守護,不能老期待別人能有自知之明懂得自己的分
寸。你做不到的事,就直接明確表達,總好過拉扯和不停試探,也可省下
彼此周旋的時間。  

如果你發現有人就是老向你討要,要你給援助或是資源,而不向其他人試
試,那麼,你就需要留意一個問題:為什麼非你不可?

害怕別人跟過去的你一樣受傷

你一定明白,我們都害怕被拒絕。假如你在過往曾經因為被拒絕而感到受
傷,無論是自尊受傷、自我價值受傷,或是自我認同受傷,只要那傷未痊
癒,還在你內心潰爛發炎,不停作痛,你就會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害怕別
人也會因為被拒而承受像你過去一樣的重傷。

你害怕對方受傷,也恐懼自己成了讓別人受傷的人,因此你立刻就會「內
疚」,於是,要自己棄械投降,自願當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這樣你就
不會讓別人受傷,你就不會成了劊子手,不會如當初拒絕你的人一樣,那
樣的可惡和冷酷。當然,你也就不會被自己的「內疚感」折磨與傷害了。
 
你害怕別人受傷,因為你想起自己以前受傷時的無助及可憐,所以你想像
不到別人即使被拒絕了,也可以想到辦法或是去學習怎麼解決問題。

你想不到這些,因為你已經被困住了,所以你分不清楚現在向你提出要求
的人,和以前遭遇被拒絕的你,其實不是同一個人。過去的你和眼前的他
,早已經影像重疊到分不清誰是誰。

你需要重新釐清,眼前的人不是過去的你;現在的你,也不是以前被拒絕
而感到好受傷的你。界線的釐清之一,就是不要把明明是不同的兩個人,
硬要想成同一個人,結果用同一人的概念,去除人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過
度類推,不願意細細思量和清楚分辨當中的不同。

其實,這種不願意想清楚、看明白情勢和局面,一股腦地用一種自動化又
衝動的「內疚」方式因應,那是來自心底的焦慮。確實在處理那些糾結不
清的拉扯過程,會很不舒服,很不愉快,若還因此勾起過往那些不舒服的
人際互動經驗,不論是曾經被拒絕的羞恥和難堪,或是想起過往那些無情
、那樣糟糕惡劣的人,這些和潛意識負面情緒經驗黏著的反應,就像是內
在有一個強力席捲的黑洞,要將自己吸進不知名的暗黑漩渦,非常可怕。

如果,你因為過往的傷痛或被拒絕的失落,封存了這些負面經歷,再把這
些經歷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把對方想成當年的自己,把自己想成過去讓
你受傷的那些人,那你終究會把所有時空混成一團,讓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變得困難無比。你已不是在就當下的現實情況、真實能力,去思考自己的
選擇及拒絕的權利,反而是把現在的時空投射出好多過去的影像、過去的
遭遇。

如此,你是無法有現實感地去評估自己真正能做的選擇是什麼,而被內心
不知名的情結和情緒拉扯、困住 。

你可能誤以為是你過去不夠好,才會被拒絕、被排除,才會經歷到失落和
傷痛,這些傷心的記憶和經歷,讓你為了證明自己夠好,而不斷地答應他
人、應允他人,即使他人已經得寸進尺,對你沒有任何體恤和尊重,你也
停不下來。

任何停不下來的衝動,那一股動力大多來自情結,不然就是創傷的陰影。
為了防止創傷再發生,為了避免接觸到傷痛的情緒感受,我們使盡全力,
就是要迴避有可能再遭遇不測的機率。而最大的迴避,就是為了迴避再被
視為不夠好、不重要,而任意被排除、被拋棄。

但,你要知道,你的存在原本就是值得重視,原本就有你屬於的價值。你
不需要為每個人的需求而存在,也不需要透過別人的滿足,來證明自己的
存在夠好。

如果,你願意從內在開始認同自己的存在,優先重視自己的價值,不總習
慣質疑自己是「壞的」,你就會有機會好好告訴自己,你的好不需要建立
在別人的濫用上,你可以放自己自由;自由選擇、自由決定、自由行動,
也自由真誠地做你自己就好。



第八型                                把他人當工具的自戀者

有些人在要求別人提供協助或為他做事時,態度輕慢隨便,就像是抽拿免
費衛生紙一樣。做這樣行為的人,在他的認知裡,完全不去考慮別人要為
此所花的時間、力氣、心力、腦力……,彷彿別人隨時隨地就可以提供、
給予他任何的滿足 。

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除了依賴之外,更大的部分是,在他的世界裡,別
人並不算是個「人」,當然也不需要用尊重和有禮的態度來對待。

.......

這樣的人若不是因為太習慣指揮別人以及指使別人,總是認為別人理所當
然地就必須給予並且滿足他,要不然就是因為腦袋裡從來不曾體會及同理
別人的經驗和感受。  
.....

這樣的人,活在僅有「自己」存在的世界。其他的人事物都只是投射他既
定的觀念和設定,若違背了,就該被去除,甚至消滅,免得破壞他心中設
定的「完美理想世界」。

活在自我中心的世界

具有如此強迫傾向的人,太理所當然地把別人「物化」、「工具化」,絲
毫不認為這世界其他人的存在各有他的位格和空間,那是無法被剝奪和侵
害的。
.......

你的生活已被這樣自我中心的人所指揮嗎?  

你要認清,身為人,我們無法什麼事都有辦法和能力,總有極限。.....
.....

面對自我中心、趨近自戀性格的人,你實在不需要奉陪,更不需要賠上自
己的身心健康和資源,平白無故地消耗了自己啊!

要知道,你若自己都不在乎自己付出的時間、心力、體力、勞力,又有誰
會比你還重視和在乎呢?



第九型                            放棄保護自己身心安全的棄守者

......

沒有人有權力可以侵入你的心理,威脅你,侵占你,自顧自地在你的心理
丟洩廢棄物,或是隨意製造破壞和髒亂。
.....

倘若你不會任意隨時打開你的居住空間,讓人破壞安全範圍,或是任意搬
動及使用你的家具物品,那麼,請記得,對你的心理空間更是要如此。為
自己的內心把關,審視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維持好的安穩品質。
......

面對他人的暴行或侵犯,確實會引發我們內在強烈的恐懼感,恐懼和威脅
感一旦上升,我們的情緒邊緣系統警鈴大作,往往就會抑制我們的理性,
也會讓我們的行動僵住,無法動彈。  

因此,你要練習,越危機時刻,越需要冷靜。因為唯有你不被大量恐懼情
緒綁架和淹沒,你才可以彈性運用思考能力,想到可行的各種因應策略,
包括找到最近的協助。

我們需要平常就練習對內心門戶的看守和維護。若平常沒有練習成習慣,
一旦遇到他人的侵犯和控制,大腦就會當機;一旦被強大的危機感和恐懼
感壓制,就會真的誤以為自己只能無助地任人踐踏和侵犯 。

內在無助的小孩

當我們無法成為自己最重要的保護者時,代表我們被過去某些經驗困住和
綁架。也許是覺得自己很弱小、無力,所以只能不斷受他人欺凌;或者,
過去你所受的教育或是對待,都是權威式地要你接受命令和指揮,以致你
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權利說「不」;又或者,你曾經遭遇很大的暴力和
虐待,在極度恐慌和焦慮下,只要過去那些不好的情緒記憶一被勾起,你
的思緒立即回到過去時空,彷彿再一次重現那樣的恐慌和無助。

想要在每個當下,都有保護自己的行動力和靈敏力,這事真的不容易。如
果我們把完整自我和內在的關係,比喻成一個成人和一個內在小孩,失去
行動力和靈敏力的成人,是無法保護受到驚嚇和威脅的小孩,反而可能讓
內在小孩必須以強烈的情緒掙扎和反抗,用強大的情緒反應嚇跑周圍來威
脅的人們,才能讓外在的成人得以避免被壓迫及欺負。
......

......外在成人的我,若只顧著不要和別人起衝突,不要惹別人討厭,不
顧及自己的感受時,自己的內在小孩只會有更大的委屈,更多的憤怒,甚
至因為過於恐懼,而必須爆衝出可怕的情緒,來抵抗外在環境的威脅和不
合理對待。

我們的完整自我,成人的自我,需要關照及理解自己內在的感受和需求,
真正地做一個能保護自己的人,我們內在的情緒才可能安穩。能信任自己
,有真實的安全感,我們才能內外一致地找到適切的行動和方法,捍衛自
己的權利,維護好自己的安全界線。


(Part 1 結束)


相關文章:
閱讀:[立下界限]書摘前的小小感言

書摘:立下界限(4-2)

書摘:立下界限(4-3)

書摘:立下界限(4-4)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