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為一個人1.jpg                    
【緣起】

會閱讀這本書,是因為先前所看的另一本書「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關於後者,我先前已寫了一篇閱讀文,
  請參考:[閱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我在那篇閱讀文裡提到,
我認為該書的核心精神主題就是來自書中引述的一段書信往返的文字。
而那段文字內容所談到的一本很重要的書,
就是今天這篇文的主角 --
心理學經典著作「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

作為很喜歡「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讀者我而言,
會想把「成為一個人」這本書找來看也是很自然的。

只是,當我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竟然是厚達五百多頁的磚頭時,
當下有被嚇到,也確實被嚇退了....

不過,感謝這場疫情,讓我甚麼地方都不敢去。
在每天只能宅在家上網、看日劇、看書、聽音樂的狀況下,
我終於還是鼓起了勇氣,把這本書從圖書館裡借來看了。

在此順道一提,疫情時期真是最好的讀書天。
我前一陣子順手查了一下我在圖書館的借書紀錄。
因為系統只會留存一年內的紀錄,
所以我只查得到從去年七月起的紀錄內容和數量,
仔細一數,我十一個月來借了二十多本書。
如果再加上自己買回來看的書,
我這一年來應該看了三十多本書有吧~
所以大概平均一個月兩本多~
這個紀錄,大概是我從學校畢業後看書看得最勤的一段時間了!
感謝疫情相助~~

IMG_5741.JPG  
【兩本書相加的力量】

回到正題。
所以,本文加上本書適合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一書一起服用。
以順序而言,我的主觀建議是從「滌」這本書開始,
再回頭來看這本磚頭厚度的經典。

但我也要先打個預防針。
「滌」書是散文體的小說(或者也可以稱為非小說),文筆輕巧精煉,
是本很好閱讀的書。
但「成為一個人」則是密度厚實的心理學古典書籍,
有些心理學相關科系甚至是把它當成教科書的。
所以在閱讀和理解的屬性上,
是與「滌」書屬於完全不同領域與面向的。

但對我而言,這兩本書完全不衝突,反而是非常相輔相成的套組。
看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之後,再來閱讀這本「成為一個人」,
會有一種看個幾段就覺得「啊~我懂廖瞇(滌書作者)在說甚麼了」、
或「啊~原來理解滌的過程就像這樣啊~」......
那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相加相乘的理解~
那種理解,不只是理性上的理解,更是全「心」的理解~

我會這樣看這兩本書的化學效應:
「成為一個人」作為心理學中以「人」為本的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理論\哲學思考書籍,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呼應並實踐這個理論\學說的極佳範例。
看完「成為一個人」,
會對「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有更立體而深刻的體會。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滌」書是很好的生活實踐案例。
而若從閱讀「滌」書的文學角度出發,
「成為一個人」是讓前者更加深刻且生動的理論\哲學基礎。

ㄟ...我說得可能有點太瑣碎了~
下面就回到「成為一個人」這本書吧!
book 1.JPG  

【終於真的要回到正題了】

這本書從書的全名就可以簡單了解主題和內容概要了:
「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以下簡介主要來自網路書店上的文字,但經過我的重新編輯------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 1902-1987)在1961年所出版的著作。

羅哲斯首創非指導性治療,又稱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以個人為中心的治療,強調人具
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身為研究者和治療者的羅哲斯原本認為這本書是寫給心理治療者看的,但是在銷售超過
百萬冊之後,他才發現他是為一般人:看護、家庭主婦、商界人士、牧師、傳教士、老
師和年輕人...所寫的。這本書出版後的十年間,羅哲斯成了大寫的「美國心理學家」
(the Psychologist of America),他的很多想法得到廣泛的採用,成了主流心理學的一部
分,以致到了現在,許多人都已經忘了那些想法在當時是多麼地新穎、多麼地具有革命
性。

羅哲斯重視治療者與案主之間所建立的關係。他相信案主需要一種能夠被接納的關係,
而他所使用的技巧叫做「同理心」和「無條件的正面關懷」。羅哲斯用一句話來描述他
的核心假設:「如果我能夠提供某種型態(編註:即同理心與無條件的正面關懷)的關
係,那麼案主就可以在他自身中找到一種能力,從而在這種關係當中開始成長、改變與
進行個人發展。」

全書由二十一篇羅哲斯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個別發表的文章集結而成,但貫穿其間予
以統整的正是羅哲斯溫暖、熱切、自信與關懷的語調。我們看到一個人不斷耐心嘗試,
並善用所有資源,以傾聽他人與他自己。如此細細的聆聽,既是為了那個前來求助的個
人,也是為了尋索那個大哉問: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人?

-----------------制式簡介結束-----------------
IMG_5737.JPG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的人,
所以我完全不敢用外行人的筆去介紹如此重要的人和他的學說,
只好借助出版社原有的簡介。

但我必須要說,
這本書除了作者用極為口語化的文字將他的思考過程和理論化簡為繁地闡述出來;
譯者宋文里的翻譯也是讓我極為推崇的部分。

這裡請讓我重複貼上我在[生活隨筆(May 2022)]中5/6寫過的一點感想:

「話說,這本書的翻譯真好!
 譯者是心理學專家、教授宋文里,
 他的譯筆幾乎讓人感覺不出來這是翻譯自外文!
 他將原文吸收、消化後再以中文的語感譯出,
 所以讀者幾乎可以像是閱讀"以中文所寫的原著"一般,
 非常順暢、自然地吸收書中的知識。

 而且譯者在書中字斟句酌,
 對於用字非常謹慎且有學理上的考究和根據,
 而且在長達17頁(!)的譯者導讀還詳細交代了書中重要關鍵用字的譯法,
 其脈絡為何,他的堅持又是甚麼~
 光是這篇譯者導讀,就讓我學到許多!

 更不用說,在進入書中文本時,
 每遇到重要的學術名詞或專有名詞,他一定會在譯文中用括弧加入原文,
 好讓讀者辨識清楚原著中所用的原字為何。
 非常欽佩如此嚴謹的翻譯態度!
 (當然這部分也可能是編輯方面的堅持吧?!
          無論如何,我都很尊敬這樣的負責態度。)」

上面這段文字中所提到的譯者導讀可在網路書店的[簡介頁面推薦序]中讀到全文,
我非常推薦。
讀完這篇,會大致上對於羅哲斯其人、其思想、理論歷程、本書梗概,
甚至包括對於書中許多譯名的堅持都能有清楚的理解。
pexels-tina-nord-816377.jpg  
最後,在進入真正的書摘前,另外還要再提個一小點。
這幾年,我從各個管道大量閱讀、吸收國內外許多心理學相關科普知識。
也是在看完這本書後,突然發現之前閱讀的這許多心理書裡,
都隱隱約約看到羅哲斯在這本書裡所提到的理念或做法。

之前覺得都看懂了,也默默放在心上的那些書中的觀念和想法,
一直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現在看完這本「成為一個人」後,突然發現看到那個「所以然」了!
然後有種恍然大悟、或者說是某種程度打通了某條血管的感覺....
(完全不敢說是打通任督二脈,只敢說是打通了某條血管~XD)
原來這就是看經典或者古典書籍的感覺啊~~~


心得文結束。
書摘文隨後貼上。

 



本書全名:
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On Becoming a Person)[讀冊網頁
作者:卡爾.羅哲斯
譯者:宋文里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4-10-08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arrow
arrow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