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xels-cottonbro-studio-4936370.jpg  
關於本書,
請先參考本系列第一篇文[寫在「割斷臍帶做大人」的書摘文之前]。


-------------------書摘分隔線-----------------------

第六章 聖徒的行列

……

爲人父母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將價值與道德傳授給子女。但這就一定會使爲人
父母者成爲聖徒嗎?不盡然。「優良」父母告訴你判斷與選擇的嚴重性;聖徒
則交給你現成的法典和規則。

優良父母敎你依據自己對整個情況的評估,有彈性地做決定。聖徒則交給你一
套應該與不應該的硬性規範。

優良父母教你區別人生的大小問題,教你建立不同重要性的等級。聖徒則告訴
你,世上決無小事。聖徒看到零亂的床舖或不調和的色彩,常會有道德上受到
侵犯的感覺,彷彿你開了空頭支票。

優良父母告訴你,我們常常很難判定何者爲更佳、更有效、更合乎道德,或更
有助於自我的實現。聖徒則告訴你,何者爲對,何者爲錯,此外沒有曖昧的中
間者。

優良父母清楚知道,你不同於他們,你有你自己的需要和世界觀,你以此決定
自己的選擇。聖徒則分不清你和他們,因此期望你遵循他們的觀點和價值。

優良父母會承認,他們的價值有可能大部份是童年輕易採信的,他們嘗試對這
些價值做理智的檢討。聖徒則察覺不出,他們賴以爲生的規則、恐懼與偏見並
未形成宇宙的秩序,而只是幼年所受的教條。

優良父母試着指出自己的思考與人生經驗,讓你了解他們對道德與社會儀節的
觀點是如何形成的。聖徒則時常將他們的命令連結於更大的權威,諸如神、教
會、經書、永恆的眞理、歷史使命、公衆意見等。

最後,優良父母使用日常一般的語言,是爲了傳達消息與意見。而聖徒則將同
樣的話語鑄成倒刺,企圖勾起人們的愧咎與畏懼之心。平常的用語顯然具備特
殊的功能:命令,貶抑,侷隘視野,限制選擇,規定得救的途徑。因此,在進
一步的討論之前,瀏覽一下聖徒階層的用語是有益的。
pexels-tomas-anunziata-412080.jpg  
聖徒的用語

(摘註:以下作者提出24個詞句,每個都非常「日常」,深具參考價值。
           但限於篇幅,我僅摘錄其中幾個。)

始終─—「我們始終」意指你父母所遵循的規則,而你也一定要遵守,沒有例
外,沒有大概,也沒有有時候。這規則是永恆的。「你始終」則是說,從過去
到遙遠的未來,你總是搞砸或做錯事。

例句:「每個人都始終要有禮貌。」
「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警覺,不要被別人利用了。」
「我始終把家裏保持得一塵不染。」
「我始終面帶微笑。」

……

——父母要你相信,你觸犯了某一種嚴重的社會禁忌(那很糟),因此你應
該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怕的人(你很糟)。換言之:「我不喜歡你所做的」。「
他很糟」則意謂,不要像他,否則我也不會給你好臉色看。

例句:「對朋友竟比對家人親近,那很糟。」
「我從沒想到,我的孩子會這麼糟。」
「他這個人糟透了,會給你不良的影響。」

——「我最懂」意謂:「比起你,或你所訴求的任何人,我具有特殊的洞察
力和見識,能夠分辨出顯然最正確的途徑。」「盡你最大的力量」意謂,即使
聖徒的確相信,只有完美才是可取的;但只要你能力所及,你都盡心去做,他
也願意讓步,承認你的能力顯然是有限的。

例句:「選比較厚的那一件外套。相信我,對這個我最在行了。」
「我不期望你在班上成績最好,只要你盡你最大的力量。」

……

——譬如「要乖」,「乖孩子」。意指父母所喜歡的行爲。這類行爲,只要
你做得愈多,父母就會時常笑臉相向。「他很乖」則代表父母所贊許的某人;
學他的樣,父母就會高興。

例句:「乖,不要吵我。」
「看瑪麗有多乖,多安靜。」

……

每個人,沒有人─—意謂有些法則是大家都必須遵循的,決不因人而異。因此
,這當然不是你父母自己的信念、思想或成見而已。當然,你的個別狀況是不
太會被考慮的。

例句:「沒有人會去那種地方。」
「沒有人會穿那雙鞋子配這套衣服。」
「沒有人生自己父母的氣的。」
「每個人都得生孩子。」

人們,人家——譬如「人家會怎麼說」,「人家會說」,意謂:「全世界的人
,不論相識或不相識,我害怕他們會反對我。我要你也害怕他們反對你,因爲
我們是關連在一起的;如果他們反對你,就是在反對我。」「最好的人們」意
謂,他們不只是我們價值的裁判;你還應該效法他們,因爲他們在你父母的價
值判斷中佔有很高的評價。至於「人們是不可信賴的」,則顯示出一個吊詭--
通常最在意和尊重別人的父母,也會覺得別人不可信賴。

例句: 「如果你跟他出去一整個週末,看人家怎麼說。」

……

應該——當父母說「你應該如何」,其實是說「我要你如何」。但注意,父母
是花多少工夫才終於把事情委諸「應該」的。於是父母個人的偏好或成見,就
變成了指令和既定的規範。

例句:「你永遠都應該愛你父母。」
「你應該去探望海倫姑媽。」


不應該——禁止之詞,意謂:「如果你這樣做,我會擔心和痛苦。因爲我不喜
歡這樣,別人恐怕也不會喜歡。如果別人不喜歡你做的,他們也不會喜歡我。


例句:「你不應該穿這麼短的裙子。」
「你不應該一個人旅行。」
「你不應該拒絕收入這麼豐厚的工作。」

……

光環與緊箍兒

……
pexels-julia-volk-5273034.jpg  
假使你的痛苦幸未轉化成無助的自憐,假使你的憤怒也未虛擲於無益的掙扎,
說不定會刺激你對自幼背負的教條進行重估。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擁有
一項特質---智慧你的智慧,來自對人類行爲及其因果的千萬次觀察。或許你
曾經忽略無數資料,因爲它們不符合父母的教誨。但這些資料仍然在,你必須
開始信賴自己的感受,用你的智慧來檢驗每一條令人焦躁的指令。下列問題可
以幫你使智慧活躍起來:


我為何還要遵守這一條指令?
對我來說,這種行為方式現在仍然有意義嗎?或者我之所以固執
着它,只是因為這是他們教我的?
繼續遵守這條指令的結果如何?
如果我違背它,會有什麼後果?會有人受到傷害嗎?我自己會受
到傷害嗎?我的人生會改善,還是惡化?
我是為反抗而反抗,或是為了向父母報復?還是我覺得為了生活
得更充實,的確需要改變?
改變會引起父母多大的反對?我承受得了嗎?我能使他們逐漸接
受我嗎?


藉着這些問題的反省,或許你會得到這樣的結論:墨守成規已毫無意義,只會
使自己窒息;而終止這種情況,是可以不傷害到任何人的。如果在這個時候,
你能夠拋棄這一切,並嘗試不同的生活,那不是很好嗎?但也就在這個時候,
即使只是想到要終止使指令得以發生效力的歌與舞,伴隨而來的焦慮已足以使
你動搖。爲了贏取聖徒的尊重,你一向都以準確的步伐參與他十字軍的行伍。
設計嚴密的舞步裏,不容許絲毫的卽興表演。甚至節奏或方位略有差錯,都得
冒着不再被尊重的危險。如果改變舞步,父母就可能不再喜歡你;而他們對你
的評價,仍比你所願意承認的重要。如此一來,由於不堪忍受被貶抑的痛苦,
你會再度加入歌與舞,企圖挽回他們的認可。

爲了展開新的旋律,有必要再次審視歌與舞中互相牽連的,你内心的小孩和父
母內心的小孩。在聖徒身上,你恐怕很難看到他內心的小孩。他身爲立法者的
角色,使他看來嚴肅而高貴,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父母。但是,宣達這一切指
令的,正是他尚未長大的內心小孩;他透過成人的聲帶發言。

也許你看過,大約五六歲的小孩,發現玩伴在做某件被禁止的事,會對他咆哮
:「不可以!我媽媽説,你決不可以碰它!我要告訴你媽媽,你不乖!」他的
聲音表達出一份反對、痛苦、焦灼,甚至恐怖。在他心目中,有人違背了父母
的指令!甚至更嚴重地,有人違背了宇宙萬有的律法!這是錯誤的,可怕的,
必須加以制止!

現在,請聽聽你身兼立法者和執法人的父母是怎麼說的。他聲音嚴厲,話中並
無「我媽媽說」;但他宣諭的語調,不正和那小孩一樣嗎?是的,聖徒父母的
聲音,正是他父母的錄音。在他童年,這些聲音就已經錄好;現在經過他的
擴音器,再度被放大播出。事實上,這些聲音,這些指令,可以追溯到好幾個
世代。你父母内心小孩接收到這些指令之後,就原封不動地貯存着。現在,未
曾經過理智的評估,又重新對你播送。因此,如果你父母的行逕愈像是聖徒,
就愈是他們父母的乖寶寶。我們所要討論的,並非指令的正當與否。問題在於
這些指令以驚人的道德力量,未經你父母的智慧過濾,從你父母的父母傳遞
下來,直到你身上。而除非你用智慧加以檢視,你也會成爲你父母和你子女之
間的一個轉播站。

pexels-julia-volk-5272962.jpg  

向嶄新的經驗開放

……

因此,一個更體貼,也更有效的方法,是讓父母內心的小孩知道還有許多可能
性。你必須把你的發現告訴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被你父母原先貶爲罪犯或
野蠻人的行爲,在別人的生命中有其價值,因爲別人---就像你一樣---與他們不
同。你必須使父母明白,你無意要他們改變他們所遵循的規則,因爲這對他們
來說是對的。並且你也不要求他們贊許你的新選擇。你眞正希望的是,請他們
仍然尊重你,即使你的選擇有別於他們所認可的。

你無法消除父母內心道德主義的小孩,及他的一切指令、規則和偏見。這小孩
已將「我媽媽說……」刻記在神經細胞中。改變或否定他的嘗試,只會招致敵
意的反應。但如果你並未嘗試改變他,而只是一再讓他了解:「你和我是不同
的,我尊重你之爲你,也希望你尊重我之爲我。」也許你就能夠幫助他向新的
經驗和觀點開放。如果你的新選擇確實使你活得更充實、更快樂,這就是最根
本的證據,證明你的選擇對你而言是對的。這證據本身可能會造成對聖徒的威
脅;也許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他會加以輕視或不予理會---直到他接受這證據
和你。


---------------------------------
本blog宣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支持台灣獨立(為何出現這段文:[連結])
---------------------------------



本書全名:
割斷臍帶做大人:孝順父母,也勇敢地創造自我
原文書名:
Cutting Loose: An Adult's Guide to Coming to Terms with Your Parents
原文作者: Howard M. Halpern
譯者: 廖立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4/08/16

 

(本文照片皆取自Pexels網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kuai 的頭像
    sakuai

    讀日劇、過生活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