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Deep Breath ‧ Rebirth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exels-torsten-dettlaff-67101.jpg                
第8章              完全感受有賴於完全記得

在復原過程開始之前,嚴重失能家庭的倖存者大多不太記得五歲以前發生的事
,有些人甚至完全不記得十二歲以前的事。

童年失憶的期間有多長,通常與早期創傷的程度有關,這一章會說明喚起更精
確的童年資訊的重要性,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徹底了解自己需要復原什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pixabay-207247.jpg                
強迫性重複、怪罪與不成熟的原諒

很多情緒受虐的孩子,一輩子都在追求別人的認可(他們認為那是
「愛」)。他們那麼渴望愛,並且深信自己不值得愛,以至於他們
成為在親密關係遭受虐待的主要候選人。

                     —安德魯.維克斯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tirdad-eshraq-12806771.jpg 
第7章                怪罪與原諒:怪罪並不是「髒話」

我們身不由己地賠上自己的自我實現,
去滿足父母無意識的需求……
(我們需要)體驗父母不能滿足我們原始需求時的反抗和哀悼。

                  —艾麗絲.米勒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pixabay-54601.jpg                  
第6章                      哀悼能減少自我破壞 並增強生命力

過度警戒

成年小孩會自動掃描環境來尋找訊號,總是想要知道前面、後面、
左邊、右邊有什麼,有時這被稱為「過度警戒」。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mikhail-nilov-7676279.jpg  
第5章                哀悼的重要歷程

.....

我們偶爾都需要為自己感到難過,為自己掉下眼淚,是復原工作最強效的療
癒體驗之一,在你有真正的自怨自哀體驗之前,復原的進展通常極為有限。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adonyi-gábor-14295124.jpg  
第4章                                       哀悼所帶來的禮物

在重拾完全感受情緒之能力的過程中,哀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事實上,一個
人的情緒復原狀態,反映在他重拾哀悼及習慣哀悼的程度,以及能把哀悼視為
提升生命的持續性歷程。

無論我們有多麼可怕又悲慘的失落經驗,哀悼都可以修復我們對人生的熱情。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811054752761126.jpg  

我在整理上一本書摘【慣性討好】時發現,
將一本書的書摘分成多篇小書摘的形式貼上,
會比一本書只摘成一、兩篇,然後每篇都是一片字海要好讀得多。
所以接下來如果又遇到我覺得有許多重點值得摘錄的書籍,例如這本,
那麼我就會分成幾個小篇陸續貼上。

這樣的方式或許比較瑣碎,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811054752427125.jpg  
要來介紹一本前一陣子剛讀完、我覺得蠻重要的心理學書籍。

如果覺得自己在成長經驗中,
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不是那麼順利美好;
或者雖然可能沒有這樣的覺察,
但從自己現在的某些行為、心理狀態回溯而覺得想要重新思考與原生家庭關係的人,
我很推薦閱讀這本書。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james-wheeler-1542495.jpg  
和自己建立好關係,才會懂如何與別人共處

我們其實只是重複在和自己相遇,不論是認同他人身上「喜歡或期待的自己
」,還是痛惡別人身上「我不喜歡的自己」,終究都只是在投射和反映自己
,和別人真正的關聯並不大。

……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aaron-burden-2449543.jpg  
焦慮於他人的失望和埋怨,以為都是自己不好

……
了解原因,才能真正解除焦慮

若你什麼都想做到最好,非常焦慮他人不接受和不滿意的反應,那麼,或許
我們可以靜下來慢慢地感受,自己心裡湧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不安?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kaique-rocha-290617.jpg  
強迫自己付出,是害怕自私的反向行為

過度的內疚感,來自過度的責任感。這一份責任感並非來自現實可達成的,
而是來自道德倫理上的高理想、高要求,達不到時還會發生「道德性焦慮」
,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所說的,來自「超我」的壓迫。

通常有這種高理想高自我要求的責任感,從原生家庭的塑造開始,個體就被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pixabay-208087.jpg  
迴避內心衝突,無法與相悖意見共存的討好者

討好傾向者,是最受「好人」、「壞人」二分法框架及束縛的人。為什麼他
們會這麼受二元對立觀念的影響呢?一來是因為家庭的大人就是二元對立的
灌輸者及執行者,無法以討論和多元思考觀念引導孩子理解問題和激盪想法
,在這些大人的心中,給予的概念都只有「對錯」、「好壞」、「是非」;
二來,是大人們總是以一種不容質疑、理所當然地方式告訴孩子:「什麼是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771373956b.jpg  

前一陣子看了很多心理學科普書籍,也整理好了書摘。
但為了不讓部落格在過年期間看起來太陰鬱,
我刻意先貼上幾篇比較輕鬆的文。

現在,年過完了,
接下來我就準備慢慢將整理好的書摘,
還有其他與心理學、心理諮商相關的文章陸續貼上來分享了。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y.jpg  

最近,我在面對原生家庭議題的關卡上,
有了重大的轉折點~

很感謝我的心理師以全然的耐心和關懷
陪伴並且幫助我走過這個大關卡。

雖然不知道這個轉折點之後,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6193748735713756.jpg  
這本書,比較溢出我近年的閱讀範疇,
不算是心理學領域,比較偏向心靈成長類吧?!

但是我被書中所講的「臣服」(surrender)概念吸引了~

這幾年,或者,這近十年來,
我不斷在思考,也一直被自己的某些想法困住....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jpg  
前言:

下面這段話是寫給自己的提醒,
或許也可以分享給正走在類似歷程中、有相似感受的朋友們:

從小自以為理所當然的習慣性想法或價值觀,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我們只是被外在世界(父母、社會、文化等等)洗腦了...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867ka6_460x580.jpg  
對,我就是那個會過度努力的人~~~
所以在網路上閒逛的時候看到這個書名,我就定住了。

對於原生家庭,我一直過度努力....長年來皆如此。
這是近幾年才覺察到的~

我一直在過度努力著,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成為一個人2.jpg  
讓我把這一長串的心得用最後一個來個總結吧。我也可以把它說得很簡單:
的生命,在最好的狀況下,乃是個流動、變化的過程,其中沒有什麼是固著不
變的。不論是在我的案主或在我自己,我發現:生命在最豐富而又最有價值的
時刻,一定是個流動的過程。但要體會這一點的話,一方面是很能令人著迷;
但另一方面也有點可怕。在我能讓我的體驗之流載我流向前去,流向我才剛能
模模糊糊意識到的目標而去的時候,我通常就是在我的最佳狀態中。我的體驗
之流極其錯綜複雜,但當我能在其中載沉載浮,而且還能一直嘗試去瞭解那變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為一個人1.jpg                    
【緣起】

會閱讀這本書,是因為先前所看的另一本書「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關於後者,我先前已寫了一篇閱讀文,
  請參考:[閱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我在那篇閱讀文裡提到,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5962195821171250.jpg  
有時候,看這些心理相關書籍,
即便有些概念是重複出現的,
但對我而言,都是一次一次的提醒和複習。

這本書也是如此~
很喜歡蘇絢慧的書,她並不是用一個個案主的故事來說明心理學的概念;
而比較像是站在故事彼端,

文章標籤

sak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